第4版:理论·践悟

新媒体时代,记者的功、勤、快不能丢

  

李虎威

  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每一名媒体从业人员都应该在自己的新闻实践中把“四力”深入灵活地运用到新闻工作当中,从而不断提高新闻生产能力,提升各类新闻产品的传播力,让新闻更有生命力和说服力。
  多年来,笔者从摄影到文字、从新闻到评论、从评论到视频,在媒体这个行业,大的工种干了个遍。时下,正是新媒体时代,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成为时尚,几乎人人都可以是“记者”。作为从事了二十多年新闻工作的一线记者,更需要紧跟时代,练好内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当好一名合格的全媒体记者。

一、增强内功,练好脚功、眼功、手功、脑功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句话形容某个领域的业务人员的功底。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思想意识、知识技能等的储备,反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脚功,是摄影者最基本的功。古人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摄影者不到现场,永远拍不出好的照片,坐在办公室,永远拍不到好的作品。眼功,最主要是强化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最美、最感人的点,去实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现与众不同的角度和构图。作为摄影者,首先要熟悉器材,必须做到闭着眼睛调参数,举着相机去盲拍,达到“人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手功。脑功,是摄影记者、摄影家的核心,是最为重要的功力。拍什么?怎么拍?它映射着摄影者对事物的认识、对问题的思考,甚至对发展趋势的判断。《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老师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两党一小步 民族一大步》,是在程式化的会议新闻作品中突破形式上的刻板,“抢”到了珍贵的历史瞬间。因此,技术问题只是摄影记者的基础,而脑功才是需要花大功夫磨砺和锤炼的,源自知识的积累、人生的阅历、对问题的分析和判断,它的广度和深度,影响和“指挥”着摄影作品的成败与否。

二、强化敏捷,实现脚快、眼快、手快、脑快

  融媒体时代,信息从稀有变为过剩,传播从单向变为多向,这就给新闻记者提出了考验。现在的记者,必须会“十八般武艺”。文字记者要学会拍摄图片和视频,而摄影记者也要拿起相机能拍、拿起笔杆能写。对于摄影记者来说,新闻现场的唯一性、瞬发性,直接决定它的工作模式不同于艺术摄影,被摄体不会固定在那里等着你去拍,必须要“抢”着拍,抓拍最感人最精彩的瞬间,要让一幅新闻图片既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又要有很强的新闻性,还要有时代感和厚重感,笔者姑且把这种工作模式称为突发新闻“抢”着拍。
  每年的高考备受关注,反映高考的新闻图片也浩如烟海。2020年7月8日,湖南日报社记者辜鹏博在长沙市第一中学门口早早就架好照相机,铃声响起后,第一名走出考场的女生在人群中接连跳出两个“一字马”,随着一声声的咔嚓声,“开心到劈叉”的照片被捕捉到了,《跃·悦》照片获得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辜鹏博的《跃·悦》获奖不是偶然的。它反映出了一名摄影记者的“快”。首先是脚快,一大早就选好位置,架好机器,比别人跑得早、跑得快,下好了先手棋,走好了第一步;其次是眼快,盯住核心人物,不被其他因素干扰,发现“战机”,第一时间就抓住;再次是手快,面对考生突然蹦出的“一字马”,毫不犹豫地连续按动快门,抓拍到了难以再现的瞬间。这其中,最核心的是脑快,源自记者长期的工作经验的积累,也反映出了记者的脑子活,敢于打破传统模式,大胆而决绝地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在转瞬即逝的新闻场景中,需要摄影记者随机应变,快速出击,这就要求必须做到脚快、眼快、手快、脑快。

三、坚守勤奋,保持脚勤、眼勤、手勤、脑勤

  新闻摄影需要智慧,更需要知识的积累。摄影记者不能把自己定位为“照相的”,要把自己定位为“万事通”。政治经济、天文地理、文史经哲、艺术常识等等,这些林林总总的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支撑起摄影记者诸多功力的基础要件。一名出色的新闻摄影记者,不仅要具有文字记者的写作水平,还应当具有作家、诗人的智慧和科学家的探索能力,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拍得精彩。只有博览群书、触类旁通,再加上深入思考,多拍多练,才能广积薄发,拍出好的新闻照片。
  一勤天下无难事。摄影记者要做到脚勤、眼勤、手勤、脑勤。脚勤,“脚板底下出新闻”。抄材料、改信息,写不出好新闻,坐在办公室里根本“构思”不出好照片,只有深入一线,到达现场才能采写拍摄出生动、丰富、感人的第一手资料,才能写出拍出接地气冒热气的新闻稿件。眼勤,现实生活中万事万物纷繁复杂,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多看几眼,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提高见微知著的功力,从平凡之中发现不平凡新闻,揭示其深刻的社会意义,让报道不断出新。手勤,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常写、常拍、常练是最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当记者要勤写、多拍,“神枪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脑勤,就是要多动脑、勤思考,只有时时、事事、处处多观察留心,多动脑思考问题,才能提出别人提不出的问题,看出别人看不到的门道。
  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记者要当“杂家”,更要当好“专家”,建立起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断推出有影响、有深度的报道。要始终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开阔眼界、丰富学识,在求新、求异、求变中,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真正“为时代留影、为人民造像”。(作者单位:临汾日报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9-14期

  • 第2024-09-13期

  • 第2024-09-12期

  • 第2024-09-11期

  • 第2024-09-10期

  • 第2024-09-09期

  • 第2024-09-08期

  • 第2024-09-07期

  • 第2024-09-06期

  • 第2024-09-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