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霞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特别是对传统媒体行业而言,其现实性和紧迫性更加突出。
一、融合中的思考
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技术革命的深度赋能下,传媒环境及生态已经发生了深刻变革,舆论载体线上化、平台设施共享化、自媒体全民化、信源台前化……一个个“门槛”的消失,一众竞争者的涌入,使得传统媒体的优势受到冲击,奔向大融合、追赶新潮流、拥抱新技术、发展新媒体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共识,亦是现状。
可以看到,在融合过程中,共性之处很快形成,而且越来越多,同质化程度也在日趋提高,“站”“端”“微”等一应俱全,这是传统媒体生存的一个基础,也是一个时代的“标配”。但是,“人有我也有”式的融合于传统媒体处境的改善不会有质的影响,于传统媒体影响力的提升也不会助力太多,而且持续的“多线”作战会让有限的采编力量疲于应对,最终使自身成为芸芸众“媒”。
所以,对于传统媒体实现高质量发展而言,并不是成为或者拥有所谓的“新媒体”或者媒体矩阵,就可以说融合完成或者成功,就可以说实现了高质量发展,而是要看是否锻造出了更强的能力和体魄,要看其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否有新的质的提升。
在技术、市场等众多因素的交织影响下,传统媒体的融合之路、高质量发展之路注定不会平坦,这期间传统媒体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扛鼎之力来引领发展。
一轮接一轮的技术革命,不仅推动着信息领域多种传媒形态的融合,更推动着传媒领域新力量的形成。在“求同”“求全”的融合中,传统媒体其实更需要的是“求异”“求特”。那么,在融合中,传统媒体如何保持并发展“个性”?或者更直白地讲,传统媒体如何才能更高效地培育、发展新的扛鼎之力,进而打造出更多独特“优势”?
二、选题间的大机遇
见诸实践,并最终见诸产品,这是实体经济的“执着”,亦是传统媒体的“秉性”,当然,更是传统媒体融合之“锚”、高质量发展之“魂”。从这个意义上讲,“内容为王”被媒体行业奉为立身之本有着合理性和必然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媒体的“内容为王”迫切需要更多“王者”内容的赋能,需要更多“精品”。但在新闻报道同质化日趋严重的今天,以“搬运”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新闻生产模式,已经难以创造出如独家新闻等“王者”内容,更难以有效增强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影响力。换言之,以“搬运”为代表的线性业务能力已不能助推传统媒体实现进一步发展。而且,更严重的是,在即时通讯技术日渐普及的当下,“卷”速度也已经不能充分凸显媒体的优势,也不能吸引更持久的关注。
俗话讲,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在内容上,卷“全”、卷“快”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卷“优”方为正道。
就传统媒体而言,“选题”是传统媒体的一大优势,也是倾注更多精力和资源的新闻业务“生产线”。而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选题”似乎对传统媒体从业者有了更大的意义。
科技创新、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金融“五篇大文章”……既是时代发展的考题,也是传媒行业的选题,更是传统媒体培育新的扛鼎之力的“沃土”。
其实,“选题”之于传统媒体而言,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新闻业务领域,但却是一个不容易搞好、搞成“常态”的业务。“选题”是包括创意产生、成果转化和产品实现的一个过程。而且,要提出一个选题,就要在无形之中向两个标准看齐,一是有创新,二是得质优。如今,面对不进则退的发展形势,传统媒体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破局”,迫切需要大力发展以“选题”为代表的非线性业务能力,因为这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新的扛鼎之力,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价值。
比如,随着“数据”成为除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外的第五大生产要素,信息领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高质量的数据正在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从广义的角度讲,新闻是一种数据。由于经过了媒体的把关,新闻相较于一般数据,其真实性、可靠性更高。而“选题”则是更高层次的新闻行为,会产出更高质量的数据。仅从这一点上讲,传统媒体走深耕“选题”之路的前途是光明的、市场是广阔的,而且在一系列新技术的加持下,走深耕“选题”之路会更加顺畅。
三、实践中的发力点
当前,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智能化深入发展,传统媒体应该乘势而上,集中优势资源深耕、精耕“选题”,坚持“内容为王”,加快培育新的扛鼎之力。具体来讲,要从机构、机制、队伍三个方面进行改革调整,同时还应积极向市场、政府等借力,获取支持,形成协同效应和良性互动。
在机构建设方面,应该成立“选题管理中心”。以报社为例,应由社长或总编担任负责人,面向全社征集选题,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全社发布选题,并实行“揭榜挂帅”。在机制配套方面,应该建立“选题”执行保障制度,明确各种配套资源,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在队伍配置方面,要让更多的采编力量从“搬运”式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多地投入到“选题”的策划与执行中去,从而提升采编人员业务能力,实现“藏”扛鼎之力于“民”。
当然,也必须认识到,任何“选题”都不是脱离生活的,都是有指向的,都不是闭门造车的,都必须借助一定的外力。比如,具有市场定位性质的选题,完全可以积极寻求市场方面的支持,而具有公益性质的选题,则可以主动寻求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这是一种提升新闻生产效率的有效方式。
总之,对于传统媒体之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而言,“选题”既见功夫,又见真章,更见成色,是新的扛鼎之力形成的发力点,也是落脚点,应当置于采编之首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和支持。(作者单位:山西工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