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靶向施制,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

——晋城创新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

  “打印身份证、开具收入证明、快速办理食品小摊点手续……如今这些事不出社区就能办好,真是太方便了!”10月11日,晋城市东谢匠社区居民韩小丽在社区自助便民终端办理了收入证明,对于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进社区的做法,她拍手称赞。
  据了解,今年以来,晋城市把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坚持“减负”与“赋能”并重、治标与治本并重、放权与明责并重,突出党建引领、系统谋划、上下联动、全域推进、机制保障、破题攻坚,举全市之力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晋城市77个乡街情况有别、基础条件不一,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必须系统谋划、全域推进。
  针对这一实际,晋城市把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作为市县乡村四级书记必抓的重要任务,成立由市委书记任主任的协调机制,市、县两级书记亲自挂帅,设立权责清单、网格治理、基层力量和准入事项、物业服务管理、基层基础保障以及信息化建设等6个市级工作专班,建立“社工部分解、部门定举措、机制办审核”动态调整机制,细化10方面71项具体举措,因地制宜增设“推广‘赵树理调解’工作法”等5项举措,推动工作落地落实。
  “作为晋城市明确的整县推进综合试点,我们加强上下联动,突出靶向施治,推动基层减负赋能见行见效。”高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毕海霞表示,针对“权小责大”“人少事多”“看得见管不着”等问题,高平市一手抓“大车”减负,减事项、减牌子、减压力,梳理属地管理责任清单13类81项,一手抓“小马”赋能,推动力量、资金、服务、教育下沉,实行联建共建,实现抱团发展。
  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要坚持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晋城市采取基层自荐、专班研判、机制办审定的方式,确定工作基础好、条件相对成熟的20个乡街试点,物业服务酬金制、网格治理五大体系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等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城区开发区街道东圣社区辖5个住宅小区,常住人口21400余人,为进一步“轻车壮马”,社区通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推动社区服务百花齐放,警务便利店、五点半课堂、护士到家驿站、一米工坊理发……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服务。特别是辖区鸿禧山庄小区实行酬金制改革,居民物业费统一存入物业企业和业委会的物业服务资金共管账户,解决了物业管理难题,还增设了充电桩、篮球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老百姓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难题破解的效果如何?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阳城县洎水新城社区聚焦群众家门口就业目标,设立社区零工驿站,达成就业意向98人,便民服务中心梳理“居能办”事项63项、“镇能办”事项101项,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办成事;泽州县北堆村落细“网格化”治理,建立老党员、老干部矛盾纠纷化解调处机制,实现矛盾不出村;陵川县杨村村推行“群众提、支部审,网格议、代表决,专人督、群众评”六步议事工作法,村里的事群众说了算;沁水县长畛村加快数字赋能,搭建智慧停车、身边就业、房屋租赁平台,服务质效显著提升。晋城市各县(市、区)协同发力,破解“小马”和“大车”的失衡问题,推动基层真正从“千条线”中解放出来,把更多时间精力放在干事创业、服务群众上。

本报记者崔振海 通讯员裴囡囡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0-11期

  • 第2024-10-10期

  • 第2024-10-09期

  • 第2024-10-01期

  • 第2024-09-30期

  • 第2024-09-29期

  • 第2024-09-28期

  • 第2024-09-27期

  • 第2024-09-26期

  • 第2024-09-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