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婧
近年来,我省数字政府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与此同时,数字人才数量短缺等问题日渐凸显,已成为影响数字政府进一步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省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深化全方位转型的窗口期,亟需加快数字人才队伍建设,赋能数字政府高质高效建设,助力全省经济社会抢抓机遇弯道超车。
一、数字人才队伍组织架构及职能
(一)组织领导及工作机制
我省于2019年成立了由省长挂帅的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起以数字政府建设推进会为主要形式的领导机制。在领导小组的高位推动下,实施了适应性机构改革,自上而下构建起“全省一盘棋”的数字政府建设“品”字形管理体制,形成了“建管用分离”的运行模式。
(二)组织架构及相关职能
统一归口管理职责,成立了省、市、县三级同步的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政务信息管理局),从体制上保障全省数字政府建设上下贯通、一体化运作以及政府各部门间的统筹协调、融合创新。
整合重塑信息机构,组建山西省数字政府服务中心。统一承担政务信息化建设技术层面的设计、咨询、论证、指导和评估等工作,为全省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职能。
重组国有技术资源,成立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专业负责全省信息化领域的项目建设任务,有效强化数字政府建设的安全可控、关键支撑。
集聚全省智力支持,成立山西省数字政府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是为全省政务信息化工作提供专业决策咨询、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的新型“智库”。
二、数字人才在数字政府建设中的主要工作成效
一是统一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我省相继出台了《山西省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山西省数字政府建设规划(2023—2025年)》等。二是强化集约建设,搭建“四梁八柱”。我省逐步搭建起“一朵云、一张网、一平台、一系统、一城墙”的“五个一”整体架构,实施了网络接入和机房整合、信息系统迁移上云、电子政务外网IPV6改造、政务数据治理“12321”工程等系列专项行动。三是强化平台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围绕全省政务一体化平台建设要求,打造了“四个一”集成服务山西品牌,即“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平台管交易”“一个系统管监管”“一条热线管便民”。四是创新场景应用,增强服务体验感。建设了“领导驾驶舱”系统,实现“一屏知全省、一键政务通”;构建能源信息监管服务平台,助力山西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建设涉企政策服务平台,“免申即享”服务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拓展社保卡增值服务,实现“一卡多用,互联互通”。
三、数字人才队伍发展面临的现状
(一)观念意识须增强
1.对新现象新变化的认识敏锐性有待加强。目前,我省的数字政府建设与先进省份和地区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数据壁垒导致部门协同能力不强,回应性政府建设不够敏捷,场景创新应用不丰富等,映射出政府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相对落后。部分部门受传统观念制约,对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缺乏足够的认知和重视,队伍建设工作推进缓慢。
2.数字人才队伍建设顶层设计有待加强。数字政府的适应性人才队伍建设亟需战略性的顶层设计,我省须出台数字人才统一规划,建立全面系统、科学有效的数字人才发展体系规划。
(二)队伍结构须优化
1.目前,在数字政府建设的队伍中,政务服务管理人员与政府数字化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各有所长,但是,既可以熟练掌握前沿性数字技术,又擅长政府管理的综合性人才比较欠缺。知识结构性问题导致了数字政府建设的领军人才稀缺、专业队伍薄弱的现状,难以有效发挥出数字政府创新发展的整体效能。
2.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与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的迫切需求,引发经济领域对数字人才强大的虹吸作用,而数字人才培养的长期性与滞后性,导致市场供给难以有效作出及时调整,产生供需错位,制约了数字政府建设工作的高效推进。
(三)体制机制须改革
1.体制机制不够灵活,抑制人才发展动能。一是数字人才流入困难。数字政府建设的人才“岗位编制”限制了市场上已有高水平数字人才的流入。同时,现有的招录机制存在着专业固化、人岗不匹配等问题,形成输入“壁垒”。二是数字人才流失严重。缺失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薪酬考核激励机制,导致年轻的数字人才骨干力量流失严重。
2.配套资源不足,支撑保障力度不够。一是教育资源力量薄弱。数字人才专家及培训教师短缺,培训内容更新迟缓,培养模式单一,难以满足工作实际需求。二是支持保障投入不足。资金投入不足、商业模式缺乏等制约着数字人才的长远发展,亟需解决好人才的住房安置、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才能让人才引得来,更留得住。
四、数字人才队伍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提升观念意识,加强顶层设计
1.以数字人才生态建设提升思想认识。政府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是“数字中国”人才生态矩阵中的重要单元,扮演着全面引领驱动数字化发展的重要角色。强化领导层面的重视程度,健全完善数字政府人才领导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数字人才发展的总体规划及实施路线图,加强各部门之间协同合作,自上而下同步推进。
2.以系统性战略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制定适度超前的数字人才发展战略规划,打造分层次分类别分职能的“金字塔式”数字人才队伍。对于“高精尖缺”的“塔尖”高技能人才,要健全与顶级专家的联系服务机制,量身定制如“首席信息官”“首席数据官”等政策机制;对于“中坚力量”,要拓宽其发展路径,搭建高端发展平台,提供交流学习机会,适度增强岗位的流动性及竞争性,以项目聚才,用事业留人;对于基层实用型人才,则要加强岗位教育培训及普惠性基础保障,制定有效的人才培育、留用计划。
(二)提升行业吸引力,加强教育培训
1.以市场化运作提升行业吸引力。一是推动“先天环境”建设。逐步构建数字政府产业“生态链”,推进数字政府产业市场化,以数字政府建设高地广泛吸纳社会高技能数字人才。二是优化“后天环境”建设。引入市场化运作理念,灵活运用个性化薪酬奖励、柔性引才、灵活招聘、弹性管理、创造移动工作环境等市场手段配置人力资源,不断增强行业吸引力。
2.以数字化平台建设加强教育培训。逐步搭建起包含教育培训、就业服务、政策保障等在内的数字人才综合服务平台,为政府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系统性学习培训、职业化考试认证等教培服务,人才信息注册、职业发展规划、专业招聘等就业服务,政策导向、法律法规、资源扶持等政策保障服务,从而推动数字人才培育迈上可视化、智能化、专业化的高质量一站式服务新台阶。
(三)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支持保障力度
1.以过程化管理健全体制机制。按照“引、育、留、用”的人才发展规律,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灵活性人才引进机制;构建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技能与创新应用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分层次分类别分职能的个性化人才评估留用机制,以及“人尽其才”的人岗匹配与创新激励的使用机制,以此增加数字人才的量质有效供给,更好地支撑地区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与发展。
2.以多渠道资源整合投入强化保障力度。加大专业领域基础设施设备、数字科研项目的投入力度;加大对师资力量培育的投入,推动数字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称等级有效衔接;开展数字人才技能竞赛,鼓励创新创业;做好政务服务的“一网通办”,为其安置保障开通“绿色通道”;做好数字人才的各项后勤服务保障工作,营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增强其对地区、单位的服务体验感、尊重感。(作者单位:山西省数字政府服务中心,本文系2024年度山西省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重大专项研究课题“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数字政府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结项成果,课题编号:SXRLZY202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