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理论·践悟

融媒体时代文博类微信公众号标题特征分析

——以“文博山西”为例

  

南丽江

  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各类文博场馆成为人们的热门打卡地,这背后所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热”,展现了中华文化的超强吸引力,同时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作为传播山西历史文化的平台,山西晚报旗下微信公众号“文博山西”于2014年9月17日正式上线,以“塑造山西文化品牌,讲好山西故事”为己任,以山西文物、博物馆和考古为主题,爬梳联缀,深度挖掘,吸引了大批读者阅读关注。
  但是在融媒体时代,人们每天面对的是海量的信息汇集,想要从中脱颖而出,标题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因素,好的标题会影响到读者的点击量和阅读频次。本文以“文博山西”的文章标题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一、“文博山西”的文章标题特征分类

  正常情况下,“文博山西”每日推送1次,1次一般为2-3条,以文博类新闻为主。内容来源也不局限于报纸母体,使用报纸文章时也会对标题进行修改,使其更符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本文选取了“文博山西”自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5日发布的1215条文章标题进行分析。其特征可以分为8个类型。

(一)巧用标点符号

  在标题中合理地使用标点符号,会营造出一种语言氛围,赋予标题一种强烈的感情色彩,从而吸引读者阅读。
  例如,“|”是一种分隔标记符号,可以给标题添加标签,将栏目和标题区分开来,帮助读者快速捕捉到感兴趣的内容。例如,《趣读|朱元璋为500多年后的中文版元素周期表做过贡献?》《旧影|八十年前的大同古刹》《新发现|晋阳古城窑场是“官窑”》等。
  “!”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可以调动读者的情绪,容易引起共鸣。例如,《实锤!一座元墓实证山西8级大地震!》《奇景!从张壁古堡看见“春日雪山”!》《美到惊心!西周晋国玉器,绝无仅有的呈现!》《这样的晋祠!这样的五彩琉璃!》《铁猫寺!山西发现“圣火猫猫教”总部!》
  “……”给人一种欲语还休、意犹未尽的感觉,似乎还有千言万语藏在标题里,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为了标题的简洁,“文博山西”运用的省略号一般是三个点,即“…”。例如,《甲骨文专业?她吐槽这个“全网最冷门专业”,没想到…》《永乐宫搬迁为什么要用时10年?尘封的记忆在此打开…》《何以中国?从山西陶寺开始探寻…》。
  有时还会用到一些其他的标点符号,例如,《最新!世界遗产,中国第59项——————北京中轴线!看,中轴线星空…》,标题中间用到了三个连续的破折号,不仅有解释强调的作用,也有中轴线的寓意。

(二)采用提问式

  这类标题往往设置悬念,容易与读者形成良好的互动。文章留言一般是读者对此疑问的反馈和交流。
  例如,《黎侯宰吹夫人:她,难道是“山西版妇好”?》,众所周知,妇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那么,黎侯宰吹夫人是谁呢?立刻就会激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什么?下一届奥运会在太原办?》,这篇文章结合巴黎奥运会开幕的热点,联系太原方言搞笑视频博主赵诗令在网上发布的幽默视频,认为巴黎奥运会也可以在太原办,同时介绍了太原的历史文化,并以提问的方式设置标题,获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有时还会加入语气词“咦”增强疑惑效果,或连续两个问句表示追问。例如,《咦!山西博物院“主馆”巧克力味?西周“玉兔”海盐芝士味?》《咦?佛光寺唐代菩萨手里端着一块“辽代西瓜”?西瓜何时传入我国?》《一座150吨重的中国古墓搬到国外博物馆!谁干的?墓主是谁?》等。

(三)采用重复式

  重复出现的词语可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同时又有韵律和节奏,读起来郎朗上口。例如,地点重复,《伽蓝寺!伽蓝寺!烟花不冷,听雨声盼永恒》《青莲!青莲!在山西,一座千年古寺“重获新生”》;人物名称重复,《阿罗汉!阿罗汉!流散百余年,10尊易县辽三彩罗汉像在山西复原》;事物名称重复,《山西博物院,兔兔兔兔兔兔兔…》;动词重复,《上新!三星堆青铜器成“变形金刚”?也太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了吧…》等。

(四)采用罗列式

  一篇文章包含的内容太多,无法准确概括出标题时,“文博山西”有时会将文章要素罗列出来。例如,《它们来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以及那些奇禽畏兽、龙鹤仙人、日月星辰…》《收官!石窟、陶寺、壁画、陶瓷、青铜、晋文化…看见这样的山西!》《穆桂英、杨四郎、孙悟空、姜子牙…山西这座寺庙里,有一“卷”特殊的古代人物故事》《古墓群壁画上有新发现:剪刀、熨斗、衣架、衣柜…还有一个美女!》等。

(五)采用缩略式

  为了让标题更加简洁明了,“文博山西”有时会尽可能地用最少的文字传达最多的信息,让读者能够提高阅读速度,在短时间内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例如《关羽,剑!》《三星堆,开!》《归来,北魏鲜卑!》《永乐宫!封神!》《银光闪闪,在临汾!》等。

(六)口语化标题

  有些通知、声明、公告类的新闻,一般语言风格比较严肃,不接地气。“文博山西”一般会尽量使用口语化、生动活泼的文字风格,贴近公众日常生活。例如,《京津冀蒙晋在校大中小学生,云冈免费啦!》《在五台山做直播,有新规矩了!》等。
  有些招聘类的公告,“文博山西”在做标题时,还会把待遇中最吸引人的点提炼到标题上,例如《最新!山西大学这个学院招博士教师,人才补贴最高100万!》

(七)巧妙加入俗语或方言

  加入俗语或方言,可以让标题更加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同时给人一种亲切感,多一些“人情味”。例如,《说曹操,曹操到!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开馆!》,富有趣味;《公告:巴从西南入晋!真的是,巴适!》,“巴适”是方言词汇,流行于四川一带,意思是指很好、舒服、合适。西南有巴国,此处的“巴适”与“巴”不仅读音呼应,而且地理来源相同,运用非常巧妙。

(八)运用第一、二人称

  为了吸引读者点击,“文博山西”的标题有时会使用第一、二人称代词,强调文章与读者的关系,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
  第二人称一般出现在强调地域特点的标题中,例如,《山西最美地名!你的家乡怎么取的名?》《山西,被低估的早餐大省!你今天早上吃了什么?》《太原开了个方言博物馆!快来测测你的太原话能过几级!》
  而第一人称一般是将文章的主角“活”化,例如,《琵琶伎乐石造像:我,要弹出人间悲喜,弹出天鹅避海青!》《山西考古新发现!又见陶寺北,再现春秋墓!墓主说:我骨质增生…》等。

二、好标题影响阅读量,但不能一味地追求阅读量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文博山西”发布的每篇文章标题都进行了精心设计,通过巧用标点、多样的语法结构、口语化等方式,追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显示出美和韵律,并从中反映出一种思想品位,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由于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点,标题是短时间内抓住读者眼球的第一要素,而一个让人读完眼前一亮的标题,更具吸引力。但是也不能一味地追求阅读量,从而忽略了新闻操守,出现“标题党”。新媒体编辑应该做的是,打开思路,寻找文章内容与公众兴趣的契合点,做出有创意的标题,为读者奉上丰富的文化大餐。(作者单位:《山西晚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2-23期

  • 第2024-12-22期

  • 第2024-12-21期

  • 第2024-12-20期

  • 第2024-12-19期

  • 第2024-12-18期

  • 第2024-12-17期

  • 第2024-12-16期

  • 第2024-12-15期

  • 第2024-12-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