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莅临山西,每次都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殷切期望。我们牢记领袖嘱托,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主动把林草工作融入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予以推进落实,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奋力厚植美丽山西生态根基。”12月26日,在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三十九场新闻发布会上,省林草局副局长岳奎庆表示。
五级林长引领,上下联动推进,织密全域覆盖责任网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全省设置林长3.38万名,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组织体系全面健全,每一片森林草原都有了责任人,每一位林长都有了自己的“责任田”。省级林长先后巡林72次,带动各级林长扛起林草资源保护发展主体责任。市级林长累计破解难题698项。省林草局联合省级财政每年拿出1500万元,对林长制工作成效明显的县(市、区)和乡镇给予奖励,努力让“林”的核心不断聚焦、“长”的作用日益凸显、“制”的效能充分释放。
融入国家战略,扩绿提质并举,提升表里山河含绿量
“我们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两大国家战略,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2021年以来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7.5亿元,在6个市启动实施国土绿化‘国家级’示范项目。”岳奎庆在会上表示。
“十四五”以来,我省争取国家投资242.59亿元,较“十三五”增加69.28亿元。2021—2024年全省营造林1846.3万亩,“十四五”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全面完成,沿黄19个县率先实现基本绿化。当前,一抹抹高质量的“山西绿”环绕城乡大地、覆盖表里山河、护佑黄河安澜、拱卫华北水塔,在京津冀西部和祖国北疆筑起一道道绿色生态屏障。
严守生态底线,筑牢绿色屏障,呵护高质量发展生态链
我省立足基础保护,争取增发国债资金18.92亿元,在重点林区新建改建应急道路4848公里。构建林草有害生物防控监测站点54处,在周边省份美国白蛾和松材线虫对我省形成包围之势的情况下,始终保持“零入侵”的良好态势。突出重点保护,近3年,湿地保护条例、禁牧轮牧休牧条例等一系列法规获批颁布,推动全省9194.59万亩林地、4657.65万亩草地、82.04万亩湿地得到立法保护。加强执法保护,联合省人民检察院建立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积极探索“林长+检察长”双长联动治理模式,坚决打击和遏制破坏林草违法犯罪活动,努力保障全省林草生态根基更加牢固。
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丰富生物多样性
省林草局从优化生存环境入手,从改善栖息地质量着眼,在全面修复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更加注重“不被打扰”的守护,最大限度地为野生动植物提供和谐友好的繁衍生息空间。
根据最新调查结果,2024年全省新记录野生植物5种、野生动物4种。特别令人欣喜的是,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山西华北豹、省鸟褐马鸡种群数量位列全国首位,运城黄河湿地保护区已经成为大天鹅等众多水鸟迁徙越冬的家园,今年红嘴鸥首次出现在太原汾河湿地公园,这些都是生态向好的重要标志。
创新体制机制,服务保障民生,构建改革发展新格局
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依托,盘活林地资源。我省集体林地涉及430万农户,关系美丽山西底色,维系群众致富成色。省林草局有效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积极搭建新型经营主体与群众的利益联结桥梁,努力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以保障民生为初心,创新金融保险。政策性森林保险启动以来,全省累计参保面积5.9亿余亩、提供4500多亿元风险保障、赔付约3.5亿元,为广大林农提供风险防控路径。
以服务经济为根本,优化营商环境。近三年来,省林草局先后服务保障国省重点工程占用林地项目312个,在用足每年2343公顷林地定额的基础上,向国家争取4099公顷备用定额,有效保障了1269个民生项目用地需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赋能加力。
据介绍,省林草局将继续大力弘扬右玉精神,握紧接力棒,跑好接力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林草力量。
本报实习记者刘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