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理论·践悟

传统法治媒体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从“新”发展

  

晋波玮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传统法治媒体主动适应新形势,从新媒体的发展方面与时俱进、同频共振,成为传统法治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据全国省级法治报的粗略统计,目前全国27家省级法治报已全部成立了新媒体中心,并且都推出了与之相匹配的主打亮点栏目。一批法治含量十足、表达方式多元、受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微电影、动漫作品正在演变为传统法治媒体打破常规、敢于创新、主动破圈的风向标。
  以山西法治报社为例,今年以来,该报注重在短视频领域发力,精准选取鲜明主题,旨在契合当下受众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和偏好短视频的传播趋势,即老百姓如今爱看哪些法治产品,政法职能部门需要怎样的推介方式,人民群众与政法机关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达到默契,形成共识。制作严谨活泼,既凸显法治类媒体解读案例事实叙述完整,运用法律准确无误,又加入了时下年轻人热衷的语境语态,表现略带俏皮可爱。带动共情共鸣,注重观众情绪走向,适时为其提供正向情绪价值,在不同时段制造欲说还休、意犹未尽、感慨万千的效果,从而让热度延续、跟帖不断、评论加码。

一、转换新媒介彰显优势

  对于传统法治媒体,优势是常年服务于政法领域,熟识政法职能业务,善于讲好讲深讲透法治故事;劣势是对于新媒体受众的特点掌握不够精准,板起脸孔说话,居高临下普法,自我感觉良好,结果是问津者寥寥无几,受众人群大失所望。政法职能部门不缺好故事,缺的是把这些精彩纷呈的故事不折不扣传递给受众,让大家深有体会,受益良多。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碎片化的信息推送方式,或许可以让受众在短期内得到内容的暂时满足,但长远考量却会使受众陷入是非模糊、界限不明的不利境地。如果这时不能及时“拨乱反正”,结果有可能是“劣币驱逐良币”,正能量信息江河日下,负能量内容甚嚣尘上。
  同样以山西法治报社重点打造的《“枫”警“所”事》系列访谈节目为参考,今年该报就结合基层社会治理中有关矛盾纠纷化解这一热点难点,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切入口,选择公安机关派出所为注脚,通过短视频拍摄的手法,深度还原了公安机关“立足预防”、扎实化解治安矛盾纠纷的生动法治实践。
  这次实践,该报一改以往“普遍撒网、海量筛选”的形式,将镜头对准了公安部表彰的“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好处就是从拍摄伊始,主角的分量足够,光环足够,完全可以吸引受众目光。视频拍摄主要抓取了派出所直面群众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或是与当地文化息息相关,或是折射现实生活诸多侧面,主打一个“内容为王”,经得起推敲。拍摄当中,一众年轻编辑卸下“发问包袱”,寻找“土味土气”,努力让采访对象“听得懂问题,接得住话题,热衷于回答”。最终短视频呈现出基层公安派出所的大有作为、大有可为,也使受众在不经意间完成了对公安工作的又一次审视和检验。传统法治媒体也借此实现了架构警民良性交流互动平台的目的。

二、转换新模式扩大影响

  曾有人直言,传统媒体的生存之路会越来越艰难,但往往绝境之下激发出的战斗力会更惊人。面对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大势所趋,唯有顺势而为方能绝处逢生。对于在当下媒体生存语境中还有一席之地的法治媒体,需紧紧抓住机会,拥抱改革、适应改革、率先改革,在改革中将优势放大、劣势缩小,而学会创造时机、利用时机、借梯登高尤为重要。
  譬如山西法治报社今年就借黄河保护法颁布实施一周年的契机,联合沿黄九省区法治报开展了一场“行走万里黄河、报道法治中国”大型全媒体行进式采访活动。活动紧扣黄河流域生态司法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跳出“报报相传”的固有模式,突出镜头下的黄河、行进中的司法,一路铺开法治护佑母亲河的壮美画卷,让受众在画面中领略母亲河的博大精深,在保护与传承中感受司法的无穷力量。
  长期以来,传统法治媒体习惯了把故事讲得板板正正,生怕自己不够专业、不够严肃。但随着受众群体阅读习惯与新媒体时代的诸多变化,法治媒体不能再对时代的呼唤“麻木不仁”,也不应在行业变革浪潮中“选择躺平”,而应该积极拥抱新的传播技术与理念,让法治的“清风”透过媒体这扇“窗户”吹进社会的各个角落,使受众在接受法治熏陶时“心旷神怡”。
  该报结合黄河流经山西段的地域特点、文化气息、人文情怀,以使命打卡的形式,让司法保护同黄河脉络紧紧相连,黄河流经哪里,保护就延伸到哪里。受众会跟随镜头发现奔腾不息的壶口瀑布旁有一座人民法庭在默默守护;为了再现水清岸绿,公安民警把家安在黄河岸边;从破坏者到宣传者再到治理者,不断享受黄河生态红利的当事人已然踏上法治坦途。
  时代变革的浪潮不可逆转,与其徒呼奈何,不如增强本领、克服恐慌、迎难而上。受制于“躲在幕后”的惯性,传统法治媒体一度时期甘做无名英雄,默默奉献。但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传统必须被打破,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必须。“提笔能写,对镜能讲,举机能拍”,全媒体时代的崭新要求不应成为传统法治媒体的“禁区”,而应成为其拓展技能的“实验区”。沿黄九省区法治媒体行进式报道中,山西法治报社尝试将记者推到直播间,让记者化身“导游”,带领受众体验黄河司法保护的点点滴滴,用一个个“我在现场”实现全天候传输不中断。

三、转换新赛道另辟蹊径

  目前,传统法治媒体寻求突破的关键在于,首先要坚定自己“被需要”。因为法治报道需长期深耕专业领域,存在记者“精、专、特”的先天优势,这种天然属性我们既要坚持恒定,又要讲究深挖。对我们而言,不断强化学习与补充知识技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是守牢守好阵地的关键所在。
  其次,我们要保持危机意识。环顾当下媒体环境,法治领域这块“蛋糕”已然成为众多新闻媒体竞相追逐的目标。作为专业的法治媒体,打造和推广品牌栏目是提升影响力与竞争力的关键之举,借助与政法职能部门紧密且深度的合作关系,开启创新发展之路。最为重要的是,我们须改换赛道,抓住新赛道久久发力。当前,山西法治报的“法治新闻会客厅”直播面对面就是一个全新模式,引入法治人物,利用专业知识,实现与当事人的无缝互动,进而提升传播影响力,这种尝试应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宣传策划的重点。
  扩大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增强主流媒体市场竞争力,提升主流媒体信息传播力,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形势发展的必然。传统法治媒体只有搏击风雨,才会收获一道道独有的彩虹。(作者单位:《山西法治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2-30期

  • 第2024-12-29期

  • 第2024-12-28期

  • 第2024-12-27期

  • 第2024-12-26期

  • 第2024-12-25期

  • 第2024-12-24期

  • 第2024-12-23期

  • 第2024-12-22期

  • 第2024-12-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