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诗雨
红色资源是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凝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我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奋力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这些红色资源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更是传承红色文化、开展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要充分盘活红色资源,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用红色资源赋能思政教育创新,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一、重视思政课堂作用,激发红色文化活力
思政课堂不仅是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也是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核心环节。在课堂中,通过系统化的知识传授和有针对性的互动引导,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精神内核和现实意义,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从而引导学生内化红色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激发红色文化的活力,思政课堂需要将理论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要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利用革命历史的影像资料、音频讲解和虚拟现实技术,使课堂更加生动、立体化,从而拉近学生与红色文化的距离。
教师要围绕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通过案例分析、故事讲述和情境模拟等形式,赋予红色文化鲜活的生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思政课堂还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设计开放性讨论题、组织主题辩论或分享学习心得,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中,深入思考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和使命感。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将红色文化的核心精神与个人成长、社会责任和国家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充分认识红色文化的深刻意义。此外,课堂教学还应融入当前社会热点话题,以学生关注的视角,将红色文化的价值渗透到现实问题的探讨中,让学生感受到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能够回应当代问题的思想力量。
二、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构建文化育人环境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承载民族精神和革命历史的重要资源,需要通过与当代大学生兴趣和媒介习惯的深度对接,才能实现文化传承与价值引导的双重目标。当前的学生群体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他们的媒介接触方式更加多元化,短视频、社交媒体和沉浸式体验等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和表达思想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运用现代媒介手段,创新传播形式,使红色文化在新的技术平台上焕发出时代活力。
短视频平台是传播红色文化的绝佳工具,通过拍摄制作内容生动、形式活泼的红色故事短视频,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传递革命精神。一段讲述革命英雄事迹的动画短片,不仅能以视觉化的语言打动学生,还能在社交媒体的分享和互动中形成广泛的传播效应。
同时,红色文化主题的微电影拍摄活动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形式,要鼓励学生参与剧本创作、拍摄和制作,在创作过程中主动探索红色文化的内涵。例如,围绕重大历史事件或英雄人物展开情节构思,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深刻感受革命精神的力量。此外,结合当下大学生热衷的线上活动,可以设计如红色知识竞赛、红色文化线上展览等方式,通过游戏化的学习形式,将知识传播与趣味性结合起来。比如,在竞赛题目中融入革命历史中的关键事件或人物,激发学生在娱乐中获取知识,并引导他们思考历史的价值与当代意义。
三、强化思政主题实践,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历史文本中的宏伟叙事,更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革命历史所承载的坚定信仰、爱国情怀和顽强意志,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转化为内心的价值认同和行动的动力。因此,要推动思政教育与实践活动的融合,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红色文化的内涵“带入生活,付诸行动”。通过亲临革命历史发生地,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革命先烈为理想信念不懈奋斗的精神内核。
例如,在井冈山红色教育基地,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式的情景演绎,体验革命先辈的艰难抉择,在实践中感受革命道路上的艰辛与坚持。此外,要开展红色主题的社会调研活动,组织学生通过走访革命老区的老人、查阅档案资料或调查当地红色文化传承现状,进一步加深对革命历史和当代价值的认识。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传播红色文化的实践者和创造者,能够在行动中强化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衔接。通过专题研讨、案例教学等方式,将红色文化的核心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在理论层面构建对红色文化的系统认识。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的紧密衔接,学生能够在多维度的教育中逐步内化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
红色资源是中国革命精神和文化的深厚积淀,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文化底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盘活红色资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通过强化思政课堂的核心作用、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全面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学生的思想深处,激励他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投身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唯有如此,红色文化的精神火炬才能代代相传、薪火不息,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作者单位: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金项目:2024年度山西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4KY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