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省2025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要完成86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6%以上,并明确了2025年百项重大工程项目清单和省政府直接调度的十大重点工程项目清单。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行动方案》给出了答案。
坚持全周期发力,开展项目建设提效行动
《行动方案》从精准开展项目谋划、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加快推动项目开复工、高效推进项目竣工投产5个方面进行了部署。要求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转型发展、能源革命等重大战略和新质生产力、新型城镇化等重点方向,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制定重大项目储备库管理办法,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形成“近期可实施、长期有储备、定期能滚动”项目储备体系;从省基本建设资金中安排3亿元项目前期费,重点支持省级重点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加快推动项目开复工,一季度,续建项目100%复工,计划新建项目开工率达到35%。上半年,项目开复工率达到80%;集中优势资源,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坚持全要素保障,开展项目建设护航行动
《行动方案》要求,从强化资金保障、强化用地保障、强化环评服务保障、强化用能保障4个方面入手,开展护航行动。统筹省级财政资金,实行“非均衡发展”支持战略,优先向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倾斜。用足用好国调二期协同发展基金,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投资布局,推动省属企业产业转型和资产证券化;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省级重点工程和省级及以上开发区项目建设用地。优化土地供应程序,探索“标准地”改革向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扩展、向开发区外扩围,实行多元化土地供应体系;对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实行环评审批“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实现全过程、全链条管理;对区域能评范围内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0吨标准煤以下符合要求的项目,实行节能审查承诺制管理。
坚持全流程提速,开展项目建设优服行动
《行动方案》提出,要优化项目审批服务,对项目建设高频审批事项,实行综合评估、一次评审;加强项目监测调度,重点监测项目建设和投资运行整体态势,及时掌握手续办理、投资进度等情况,着力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开展“百项堵点疏解行动”,发挥好各级重点工程项目总指挥部办公室作用,精准协调、按月跟进解决梗阻难题;开展“现场解难题”活动,常态化进工地、到一线,精准施策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加大项目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力度,规范行政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类干扰破坏正常施工的违法犯罪行为。
坚持全方位推动,开展项目建设攻坚行动
《行动方案》强调,要强化重点工程示范引领,全力推动674个2025年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加快建设,对总投资30亿元以上的产业类项目、50亿元以上的基础设施类项目,省重点办直接主抓,保障重大项目顺畅实施。要推进“两重”“两新”加力扩围,持续推进高校学生宿舍、“三北”工程、城市地下管网、公共服务领域设施设备更新、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扩围建设一批“四跨”项目、新型城镇化、绿色低碳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应用、大中型引调水、大中型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文物安全防护等重点领域项目。落实国家统一部署,在已支持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等领域基础上,进一步将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纳入补贴范围;要赋能开发区改革创新升级,聚力打造“1+11”转型综改示范区体系,壮大产业链、专业镇和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发展“127N”现代产业集群矩阵。提升消费品特色园区配套服务能力,积极引进头部企业、骨干企业、具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打造“绿电交易+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连”的绿电产业园区,重点招引有绿电需求的战新产业头部企业落户;推动民间投资占比提升,重点围绕交通、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一老一小”等民生社会事业,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优质项目。
《行动方案》强调,要加强重大项目建设事中事后监管,严禁政府投资用于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以及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严禁超规模、超标准、超概算建设。对投资规模大、社会影响力大的项目开展后评价,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投资效益。
本报记者王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