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十六条省级重点产业链今年要这样打造

  • 太钢生产的不锈钢精密箔材。

  •   

    编者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链发展,把产业链“链长制”作为推动制造业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2年、2023年,我省分两批确定了特钢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风电装备、氢能、铝镁精深加工、光伏、现代医药、第三代半导体、合成生物、新型储能、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碳基新材料、铜基新材料、信息技术融合应用、装配式建筑等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全省目前已形成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41家“链主”企业+105家“链核”企业的发展格局。
      近日印发的《山西省重点产业链能级跃升2025年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底,省级产业链整体营收突破8000亿元,“链主”企业达到45家以上,“链核”企业突破120家,产业链企业突破800家。
      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回答怎么干、干什么的问题。近期,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相继确定了2025年工作要点。

    01 特钢材料产业链

      “链主”企业: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安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
      推进链群融合发展。依托“链主”企业、中北不锈钢专业镇,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以“中北高新区—介休—文水”“曲沃—泽州—闻喜”为中心,打造特钢材料产业集聚区。
      深化“政府+链主+园区”招商。太原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开展医疗、食品装备、能源石化用高端不锈钢制品招商;闻喜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围绕光伏装备产业开展招商;介休经济开发区重点面向装配式建筑用特钢材料等领域开展招商。重点推动17个特钢材料产业链项目建设。
      绘制人才图谱。重点在高端不锈钢、硅钢、冷轧镀锌产品等特钢领域引进具有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丰富的硕士、博士等高端材料研发人员;在金属冶炼等方向引进具有工作经验的技术操作人员。
      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重点推进不锈钢洁净度提升与夹杂物控制技术、低碳不锈钢制造技术、400系不锈钢宽度控制技术、煤机用Q690及以上高强钢等13项关键技术攻关。

    02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链主”企业:吉利汽车山西基地、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坚持以规模量产为牵引,集中力量做强整车生产企业。会同相关部门及运城市、晋中市推动大运汽车顺利重组、吉利乘用车部门全面技改。
      持续推动重点零部件企业发展。发挥我省铸锻造和碳素行业基础优势,推动太原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山西尚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重汽大齿集团、亚新科国际铸造(山西)有限公司等重点零部件企业发展,拓展下游应用,提高总体规模。
      推动甲醇和氢能车辆示范应用。发挥资源转化优势,加力推进甲醇加注站、加氢站建设,支撑重点区域甲醇重卡、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运营,拓展应用范围,提高推广数量。
      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利用整车企业规模量产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招引行业优势企业,提高产业链企业配套水平,拓展合作空间,提高产业链稳定性。

    03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

      “链主”企业: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构建优质高效、深度融合、开放创新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体系,以链带面、聚链成群,深入开展补链延链强链工作。
      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以2025年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山西)为契机,对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发展先进省市,大力开展“政府+链主+园区”协同招商,有序承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梯度转移。
      强化产业链合作机制,推动“链主”企业“以大带小”、链上企业“以小托大”,全年推动召开3次以上产业链专题推进会,打造密切协作、高效协同、一体联动的产业链发展生态。
      加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链式协同推进原材料、零部件、整机装备、生产性服务模式高端化转型,加快推动产业链企业的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促进绿色化发展。

    04 风电装备产业链

      “链主”企业: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培育壮大链上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和营收进档支持力度,支持企业积极拓展内外部市场;统筹发展大中小三类主体,围绕产业链核心零部件环节,全力培育一批产业链“小巨人”“单项冠军”。
      提升协同发展水平。充分利用市场化机制,发挥“链主”“链核”企业的带动作用,持续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技术合作、融资服务等,力争形成签约一批项目。推动“链主”企业发挥行业引领作用,鼓励供应链工作前置,引导链上企业支持配套,力争实现本地配套率明显提升。
      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按照产业核心技术、产业共性技术、产业数智技术三大方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积极组建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力争在大型风电机组和关键零部件方面取得突破。

    05 氢能产业链

      “链主”企业: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鹏飞集团有限公司
      充分运用“链长制”工作机制,完善氢能产业发展政策制度,不断提升氢能产业技术创新水平。
      加强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开展氢能在交通、工业等领域示范应用,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
      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煤平朔采煤沉陷区60万千瓦离网式可再生能源制氢、美锦能源10000标方/小时焦炉煤气制高纯氢、中煤九鑫1000标方/小时焦炉煤气制高纯氢等项目建设,推动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5×1000立方米电解水制氢、晋鲁骨干流通走廊晋鲁氢能利用等项目前期工作。

    06 铝镁精深加工产业链

      “链主”企业:山西中铝华润有限公司、中铝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山西银光华盛镁业股份有限公司
      推动盘活闲置电解铝产能,依规推进资源综合利用镁冶炼项目,大力发展再生金属,逐步形成“原生+再生”协同发展格局。持续推动上下游联动发展,多措并举推进铝、镁配套精深加工产业项目落地,铝液协作配套率达到80%以上。
      推动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重点推广高效稳定铝电解、竖式还原炼镁等节能技术和装备,推广铝(镁)水直接合金化、液态原铝直接铸造等短流程工艺与装备,电解铝能效标杆水平产能达到30%以上,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达到90%以上。
      积极探索固体废物循环利用途径,鼓励企业配套实施金属镓、碳酸锂、铁素资源等综合利用项目,发展赤泥制高档烧结玻化墙材、陶瓷砖,推动开展赤泥制备充填材料中试,提升赤泥综合利用水平。

    07 光伏产业链

      “链主”企业:山西中来光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山西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晶科能源智造有限公司
      优化光伏产业布局,支持高效率、低能耗的光伏组件制造项目,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推动形成一批高效能、智能化的光伏制造基地。
      提升产业创新水平,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重点开展柔性钙钛矿电池等核心技术攻关,加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实施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投资研发新一代高效光伏技术和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构建产业链合作机制,鼓励“链主”“链核”企业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加强上下游企业合作交流,深入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发挥区域协同优势。

    08 现代医药产业链

      “链主”企业: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开展医药产业链“政府+链主+园区”招商,利用重大展会平台,举办产业链招商对接活动。支持链上企业开展合作对接等活动助力地方招商引资。
      持续推动医药类消费品特色园区建设,完善现代医药产业链项目调度机制,招引省外医药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落地。
      支持现代医药产业链企业集群发展,配合“链长制”工作机制完善“链主”企业评价激励机制。
      推动实施《招商引资项目服务指南》地方标准,加强宣贯推广,引导现代医药产业链透明合规招商。

    09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

      “链主”企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山西烁科晶体有限公司、山西高科华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力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凝练省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及省重点研发项目,引导企业重点攻关智能电网输配电用碳化硅单晶及外延制备、碳化硅基有图形晶圆明暗场缺陷检测等关键核心技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拓展应用场景,提升产品竞争力。
      强化重大项目空间布局与建设,积极协调高科视像MLED新型显示面板生产项目(二期)、烁科晶体年产100万毫米碳化硅单晶项目(一期)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强链补链,培育增加若干“链核”、链上企业。
      强化人才引育,积极组织开展技术合作、推广专题等活动,提升产业链韧性,不断壮大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支撑我省高质量发展。

    10 合成生物产业链

      “链主”企业:凯赛太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细化延伸产业链条,主要建设合成生物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美容新材料等2条子链,重点培育生物能源、生物农药等2条子链,实施创新能级提升、发展动能培育、推进强链促产、拓展下游应用四大专项行动。
      强化重点项目建设,推动240万吨/年玉米深加工及500万吨/年玉米发酵液、年产50万吨生物戊二胺及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年产6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智能制造生产线等续建项目加快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和5吨注射用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生产车间等新建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年产50万吨聚酰胺切片及20万吨聚酰胺纺丝包覆纱、年产10万吨生物基高性能工业纤维等谋划项目加快洽谈对接进程。

    11 新型储能产业链

      “链主”企业:山西尚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推动群链融合引领发展,通过整合资源,构建涵盖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储能电池、系统集成、技术服务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条,推动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技术服务商等企业深度合作。
      加强整体谋划系统布局,加强产业链规划布局,统筹考虑各市、开发区实际情况,努力打造钠离子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和创新产品产业集群。
      强化科技创新技术突破,会同专班成员单位、各市能源局精准布局应急储能电源车技术攻关、长时储能水系有机钒液流电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
      高质量建设“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常态化开展成果路演、人才团队对接、项目市场评估。

    12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

      “链主”企业:山西金宇科林科技有限公司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围绕“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处理—资源再利用”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终端消费”相关环节成链,落实涉企等优惠政策,鼓励“链主”企业开放供应链,发挥“以大带小”作用,“链核”“链上”企业服务好“链主”企业,形成“以小托大”支撑,促进再生资源加工企业与生产企业一体化发展,推进产废企业和综合利用企业协同利用,培育重点企业,强链补链延链。
      提高产业聚集程度,推进朔州、长治、晋城3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推动上下游企业入园,优化行业布局,实现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13 碳基新材料产业链

      “链主”企业:山西阳光焦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三元炭素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潞宝集团焦化有限公司、山西永鑫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永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推动产业链向下游高端延伸,围绕焦化副产煤焦油和粗苯精深加工等重点方向,推动永东化工50万吨/年煤焦油深加工项目、2×10万吨/年蒽油深加工项目,闽光新能源年产4万吨碳负极材料项目等加快建设,推动龙星化工一期20万吨纳米炭黑项目等新建成投产项目尽快达产达效入统。
      推动产业链扩容扩规,鼓励符合条件的链上企业积极申报“链主”“链核”企业,推动省内煤焦油、粗苯深加工企业全部纳入碳基新材料产业链链上企业。了解掌握丙烯腈碳纤维等其他类别碳基新材料企业发展情况,将技术工艺先进、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链条纳入碳基新材料重点产业链,积极推动发展。
      加大产业链金融支持力度,联合金融机构,按照《山西省焦化行业转型金融支持目录》,对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精深加工相关技术研发、中试项目,给予贷款规模、授信条件、融资利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满足链上企业个性化资金需求。

    14 铜基新材料产业链

      “链主”企业: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聚焦风电、光伏、第三代半导体、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依托“链主”企业产业优势,招引下游精深加工产业布局。
      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发展再生金属,鼓励建设电线电缆、工业设备、工业电机、白色家电等拆解和回收中心,提升再生铜产能规模。鼓励铜加工过程中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铁、锌、铅、砷等有价元素和金、银、硒、碲等稀贵稀散金属综合回收。
      加大创新研发力度,依托重点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培育铜基新材料科技创新平台,研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加快拟建、在建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建设,推动投产项目达产达效,进一步提升铜产业协作配套水平。

    15 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产业链

      “链主”企业: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百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通(山西)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太原、大同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三期等16个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建设监测调度、动态管理和包联服务,保障项目开工建设和投产达效。
      培育壮大产业链主体,健全产业链上下游高效联动协同发展机制,梯度培育产业链“链主”“链核”企业,积极搭建大中小融通合作平台,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入链发展”,加强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打造信融山西精品,推动信融产业链做强做优做大。
      深化“政府+链主+园区”招商,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山西)为契机,研究制定信融产业链图谱,开展产业链宣传推介活动,推动各市招引东部先进地区产业链优质企业和重点项目落户山西。

    16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

      “链主”企业: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优化产业链形态,实施产业链、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积极开展专题推介活动,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完善“链主”企业评价激励机制,促进产业链健康发展。强化技术创新,支持“链主”、链上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积极开展智改数转建设。
      培育壮大产业链主体,持续推动装配式建筑项目落地,力争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以上。

      策划:王龙飞
    编辑:王蕾
    版式:侯海宏
    本版稿件、图片均由本报记者王龙飞、王佳丽、王蕾提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26期

    • 第2025-03-25期

    • 第2025-03-24期

    • 第2025-03-23期

    • 第2025-03-22期

    • 第2025-03-21期

    • 第2025-03-20期

    • 第2025-03-19期

    • 第2025-03-18期

    • 第2025-03-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