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综合

金融“活水”润沃土 合作花开别样红

——阳城农商银行以高效金融服务精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近年来,在太行山深处的阳城县,一场金融与农业的“双向奔赴”在激情上演。阳城农商银行以高效的金融服务模式,精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传统农业焕发新的活力。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向全县3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1.18亿元,覆盖14个乡镇,带动1.2万户农户增收。

育苗升级激活产业链

  在金田园薯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智能育苗棚内,社员们轻触触控屏,启动滴灌系统,水雾均匀地洒向嫩绿的薯苗。“过去我们依靠经验育苗,现在我们依靠数据!”理事长吉燕平指着物联网监测终端介绍。作为晋城首家农民合作社,金田园在扩大深加工规模面临资金瓶颈时,阳城农商银行为其定制了信贷方案,提供了300万元资金支持,帮助其引入自动化分拣线、升级育苗设施。
  金融支持让传统红薯产业焕发新生:合作社通过“统一供苗+技术托管”模式,为2000亩订单种植提供800万株优质种苗;新建的淀粉加工车间每日可处理鲜薯50吨,带动种植面积扩至3600亩。在晾晒场,社员们将晶莹的粉条装箱发运:“过去鲜薯每斤卖1元,现在加工成淀粉,每亩可增收2000元!”

线上服务按下快进键

  “手机申请,3天到账,这效率过去想都不敢想!”在翼比高养鸡合作社的自动化鸡舍内,理事长元建军感慨道。该合作社在转型规模化养殖初期,种鸡采购、饲料储备的资金缺口成为“拦路虎”。阳城农商银行开启“云端服务”模式,24小时服务在线,优化办贷流程,通过线上申请、当天调查,三天内完成100万元资金投放。
  如今,合作社年出栏肉鸡增至8万只,饲料损耗率降低15%,并通过“统一供苗+技术指导”模式,带动20余户村民发展庭院养殖。社员们翻着手机银行账单算账:“每批鸡苗提前10天入栏,可多赚3万元行情差价!”

信用贷款抢抓黄金档

  蟒河镇下桑林村,本草中药材合作社的烘干机昼夜轰鸣,红玛瑙般的山茱萸铺满晾晒场。“收购旺季资金需求集中,农商行的信用贷款来得太及时!”理事长茹进锋抓起一把干果介绍。作为阳城山茱萸地理标志核心产区,合作社每年需在10月黄金期集中收购300吨鲜果,但流动资金短缺常导致收购量“缩水”。
  阳城农商银行创新“三看”评估法(看订单、看农户、看加工),为该合作社开通绿色通道,考虑到其实际情况,为其提供了100万元无担保无抵押纯信用贷款。资金到位后,合作社新增2条烘干生产线,带动8个乡镇、5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65岁的李婶捧着收购款笑道:“摘山茱萸不费力,一天能挣80块补贴家用呢!”
  从智能育苗棚的数据跳动到养殖户手机里的到账提醒,从山茱萸烘干线的蒸汽升腾到农户数钱时的爽朗笑声,阳城农商银行用有温度、有速度的金融服务,诠释着乡村振兴的“金融担当”。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每一笔贷款都在书写“沃野千里,富民有信”的新篇章。

张玮丽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11期

  • 第2025-04-10期

  • 第2025-04-09期

  • 第2025-04-08期

  • 第2025-04-04期

  • 第2025-04-03期

  • 第2025-04-02期

  • 第2025-04-01期

  • 第2025-03-31期

  • 第2025-03-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