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雁北地区的人们习惯佩戴葫芦巴(俗称“苦豆豆”)制作的香包,寓意驱虫辟邪、祈求安康。也正是这一县级的非遗民俗,让山阴县岱岳镇移民新村村民踏上了一条致富的道路。
“从日常涉税问题解答到退税减税政策辅导,税务部门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使我们发展的信心和底气更足了!”近日,山阴县众福缘农副产品手工加工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众福缘合作社”)负责人卫红宇告诉记者。
据悉,凭借苦豆豆香工艺品制作技艺,众福缘合作社从最初简单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到手工编织合作社,再到发展为扶贫车间、残疾人文创园,带动了周边众多村民就业增收,特别是通过“分散加工+集中管理”模式,帮助130余名残疾人实现灵活就业。
众福缘合作社成立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山阴县税务局主动上门帮助其准确理解和享受相关税费优惠政策。据统计,作为小规模纳税人,2024年,该合作社累计享受增值税及附加税费减免、残保金减免3.5万元。与此同时,该局针对众福缘合作社创新发展需求,在办税大厅设立“绿色通道”,为其提供个性化的税务辅导,帮助合作社在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同时,尽享税费政策红利。
“在税务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苦豆豆香’产品的知名度逐渐提升,订单多了起来,市场也逐渐开阔起来。现在,合作社不仅推出多种款式的香包,还创新开发了苦豆豆香枕头、苦豆豆香抱枕等衍生产品。下一步,我们计划扩建非遗工坊,打造集生产、研学、体验于一体的民俗文化基地。”谈及未来,卫红宇信心满满。
本报实习记者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