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把金银花变成“黄金蓓蕾”

——襄垣县虎口村见闻

  • 村民在花田里采摘金银花。本报记者冯毅松 通讯员栗玉杰摄

  •   近日,记者在襄垣县虒亭镇虎口村看到,120亩金银花迎来盛花期,连片的藤蔓枝繁叶茂,一簇簇花苞白中透黄、俏立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40多名村民头戴草帽、手提竹篮,在花丛间“采金摘银”,指尖翻飞间,竹篮渐满,勾勒出一幅繁忙的丰收图景。
      “金银花最佳采摘期只有8到10天,每年这时候我们都得抢着时间上山。金银花初开银白、后转金黄,甘寒清热不伤胃、芳香透达可祛邪,自古便是清热解毒的良药,兼具药用与保健价值。虎口村依傍宝峰湖畔,温润土壤与丰沛水源孕育了独特的种植优势。”村民张雪琴说,“我一天能采摘20多公斤鲜花,收入200元,金银花真是村民的‘致富花’。”
      据了解,虎口村120亩金银花基地已形成标准化生产规模,该村成立“花海日出”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智能化烘干设备,让每一朵花都通过科技赋能蜕变为附加值攀升的“黄金蓓蕾”。
      “今年是合作社种植金银花的第6个年头,年产鲜花1万余公斤,加工后能生产出2000余公斤干花,预计年销售额可达400万元。我们通过‘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模式,以畜禽粪便发酵有机肥,用鱼内脏、羊毛、水果皮等废弃物发酵制作酵素,构建起有机种植体系。”该合作社负责人王炯介绍。
      王炯望向远处的金银花基地,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我们正在申报富硒与有机双认证。下一步,我们将开发金银花面膜、花露、醋饮、果酒等衍生产品,力争让宝峰湖畔‘双花双叶’商标下的富硒有机产品叫响全国。”
      近年来,虎口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通过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三位一体模式,村委会统筹资源、合作社带动发展、村民土地入股,构建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发展共同体。
      “单一产业抗风险能力弱,必须构建多元产业矩阵,金银花就是关键一环。”虎口村党支部书记赵志刚介绍,村里依托“房联社”模式租用民宅15处,整合1800平方米集体房产,打造“襄遇·栖居”湖畔生态民宿,探索“产业+”融合路径,推动旅游、康养、体育等业态联动发展,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
      从一簇金银花到一条产业链,从传统单一种植到多元现代业态。虎口村正以特色产业破题突围。赵志刚说:“我们将坚持‘扩量、提质、创牌、增效’,完善产业模式、扩大规模、提升效益,真正鼓起村民‘钱袋子’、壮大集体‘家底子’,走出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振兴路。”

    本报记者冯毅松 通讯员邓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02期

    • 第2025-07-01期

    • 第2025-06-30期

    • 第2025-06-29期

    • 第2025-06-28期

    • 第2025-06-27期

    • 第2025-06-26期

    • 第2025-06-25期

    • 第2025-06-24期

    • 第2025-06-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