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综合·公告

清徐农商银行:创新推出“敲门问需”服务模式

  本报太原讯 今年3月,大棚种植户老王满脸愁容。正值清徐县柳杜乡农村土地综合改革,他想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新品种技术的计划因资金短缺停滞不前,对市场风险防控也毫无头绪。正当他一筹莫展时,清徐农商银行柳杜支行的客户经理小夏“敲门”而来,深入了解需求后,为老王制定了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当天建立信贷服务台账,收集现场资料,实地查看了大棚发展规划、市场定位、生产经营等情况,不到三个小时便通过“晋享e贷”为老王办理了10万元信用贷款。
  清徐农商银行创新推出的“敲门问需”服务模式,不仅解决了信息不对称、服务半径短、村民信任度低等难题,破解了传统农村金融服务困局,更以“主动上门、需求前置、信用先行”为核心理念,打破传统金融服务“等客上门”的被动局面,实现从“坐商”到“行商”的思维革新,有效填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盲区,推动农村金融生态向更健康、更活跃的方向发展。
  从“单向供给”到创新突破,“敲门问需”再次验证了主动服务的重要性。一是理念突破,从被动到主动。区别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守在网点等业务”的模式,该行主动转变服务理念,通过组建“红马甲”服务队,深入农村,主动挖掘村民金融需求,实现服务场景的全面下沉,真正做到金融服务“送上门”。在得知清徐县西谷村计划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但因缺乏启动资金进展缓慢后,“红马甲”服务队第一时间上门,与村委、村民代表深入沟通,为该村量身定制了专项信贷方案。
  二是沟通突破,从能听到会聊。“红马甲”服务队成员在走访过程中,摒弃生硬的金融术语,用充满乡音的“方言土话”与村民拉家常、谈需求,实现金融服务盲区全覆盖。在东于镇,服务队成员老陈在与村民李大爷交流时,用当地话聊起自家果园的收成,自然而然地引入了适合果农的“农户连连贷”产品。这种接地气的沟通方式,消除了村民对金融服务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快速建立起信任关系,有效解决了农村金融服务中信任度低的难题。
  三是信用突破,从守信到敢贷。通过逐户建档、整村授信,该行对村民信用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将村民的信用记录转化为可量化的“信用资产”。马峪乡的葡萄种植户张大姐,凭借多年良好的信用记录,在未提供抵押物的情况下,顺利获得了20万元的信用贷款,用于扩大葡萄园规模。
  在整村授信工作推进中,“敲门问需”表现最为抢眼。全行24个基层网点分头分组开展地毯式走访。对文化程度较低的中老年村民,工作人员结合当地常见的养殖、种植场景举例,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讲解整村授信的好处;对年轻村民,则着重介绍“晋享e贷”等线上申请的便捷性,并手把手教他们关注公众号、下载手机银行APP。截至目前,该行接受村民咨询5000余人次,新增用信客户突破400户,授信金额超3000万元。 (刘引娣)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03期

  • 第2025-07-02期

  • 第2025-07-01期

  • 第2025-06-30期

  • 第2025-06-29期

  • 第2025-06-28期

  • 第2025-06-27期

  • 第2025-06-26期

  • 第2025-06-25期

  • 第2025-06-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