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铁公机”奏响助力山西加快转型发展强音

  本报讯 9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加快转型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专场发布会。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的工作部署,不断构建立体联网、内外联通、多式联运、有机接驳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山西航产集团介绍了有关情况,“铁公机”奏响助力山西加快转型发展强音。
  铁路: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继续加大铁路建设力度,优化铁路运输组织,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转型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围绕客运通道能力建设,强力推动“八纵八横”高铁通道山西段建设。聚焦“构建进京快速通道”和“提升太原铁路枢纽地位”两个重点,力争集大原高铁2024年、雄忻高铁2027年建成通车,尽早开工建设太绥高铁,对大西高铁进行提速改造,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规划,努力形成以太原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
  二是持续提升普速铁路客运品质,便利老区人民出行。尽快实施阳涉铁路开办客运服务工程,推动石太、阳大、阳涉、和邢等铁路互联互通,确保开通平定、昔阳、和顺、左权客运服务。
  三是聚焦“联网、补网、强链”,着力扩大干线铁路运能补给。持续完善铁路运煤通道建设,强化重载货运网,采取超常力度推动国家重点铁路专用线建成运营,强力推进“公转铁”,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山西贡献。
  公路:未来五年,以加快建设交通强省为总抓手,以实施《山西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为主线,以“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为目标,以构建“3223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为引领,推动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代公路网。高速公路方面,加快推进县县通高速工程,2024年建成离隰、黎霍、汾石、临浮4个“县县通”项目,实现全省117个县(市、区)全部通高速公路。全力打通33个“出省口”,进一步提升我省融入京津冀、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和乌大张金三角等重点区域的能力。加快推进待贯通路段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繁忙路段扩容改造。到2027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突破7000公里,内畅外联、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格局基本成型。普通国省道方面,重点推进一批普通国省道一级公路升级改造工程,畅通城际间快速通道。同步推进普通国省道城市过境路段改线,服务支撑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到2027年,普通国省道一级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11个地级市实现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双贯通,全省117个县(市、区)普遍存在的普通国省道穿城而过的问题彻底解决。农村公路方面,抓好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在2022年主线贯通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支线、连接线建设,确保2024年1.3万公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全部建成,打造全国交旅融合示范样板;服务支撑乡村振兴,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向进村入户倾斜、向自然村延伸,“十四五”末实现100%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60%以上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100%较大人口规模(30户及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
  二是加快建设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按照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总体布局,加快推进太原、大同两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临汾、长治两个区域性枢纽的建设。在全省规划建设60个左右的综合客货运枢纽站场,引领带动全省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高质量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进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整合,建设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推动交通数据在各种运输方式、相关领域之间共建共享、共管共用。运用人工智能、车路协同、车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交通产业,发展智慧公路、智慧场站、智慧物流、智慧公交、智慧出行,支撑“一票制”“零换乘”旅客联程运输和“一单制”“无缝衔接”货物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运输品牌。
  铁路客货运输:积极融入“山西加快转型发展”进程,全力满足三晋人民出行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物流支撑和保障。
  在更好服务三晋人民出行上,持续优化客运产品供给。不断拓展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在今年成功开行太原至大同、运城、晋城一站直达高铁动车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城际和市域快线列车开行范围,努力实现“有流就有车,有客就有票”。创新提升电子化、智能化、无障碍化服务水平,推进验检合一、无接触进站,打造“一张脸”全程畅行服务。创新“铁路+新兴服务”融合模式,发展“高铁+航空”“高铁+共享汽车”等联程联运;深化“铁路+旅游”,完善“坐火车·游山西”方案,开发周末游、假日游系列产品,打造乡村游主题列车和“网红”精品线路,为我省加快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提供有力的客运支撑。
  在更好服务山西物流发展上,不断丰富货运产品形式。全面落实运输结构调整要求,主动服务公路运输煤炭环境污染治理,积极承接山西省“公转铁”物流需求,能接尽接、能运尽运,到2025年力争减少公路运输二氧化碳排放量2300万吨。同时,发挥大秦、瓦日线重载运输优势,提升石太、侯月线主通道运能,推动铁路进企业、进矿山,实现“点对点”全程物流。充分发挥中欧班列通道、中鼎物流园物流基地作用,构建中、西方向两条中欧班列便捷通道,开发到唐山港、连云港、青岛港、天津港等主要港口的常态化铁水联运班列,加大省内快速货运班列频次,推进铁海、铁水多式联运,为山西省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打造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提供高效的物流支撑。
  民航:让旅客充分感受航空出行优质服务,为我省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更好支撑。
  一是加快建设太原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充分发挥机场设施拉动作用。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总投资239.29亿元,新建长3600米、宽45米的第二跑道及相应滑行道系统;新建1座近40万平方米的T3航站楼;新建122个机位、约5万平方米的综合交通中心、约13万平方米的停车楼。投运后,机场将实现与地铁、公交等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接驳,每年将满足服务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
  二是不断构建完善的航空运输网络,充分发挥枢纽门户开放作用。通过加密存量、恢复断航、增开热点、优化“快线”等举措,加大航空市场开发力度。同时将整合省内机场航线网络和渠道资源,与航司、文旅企业、客票代理深度合作,不断构建衔接通畅的航线航班网络,推动航空口岸高水平开放。
  三是持续推进智慧民航建设,充分发挥航空服务示范作用。围绕客货运输中的痛点堵点,不断升级服务品质,为旅客营造舒适、温馨、便捷的出行环境。一方面,以智慧民航为抓手升级服务品质。在“平安、绿色、智慧、人文、数字、低碳”“六型机场”建设基础上,持续推进“集团一朵云、数字一条线、安全一张网、运行一张图、出行一张脸、通信一平台、管理一统筹、价值一提升”的“八个一”平台建设,使旅客享受数字化时代便利服务;另一方面,以安全通畅为目标升级服务品质。从快速换乘、行李直挂、改签服务等环节,拓展自助值机、刷脸登机、行李可视化跟踪等服务,加强航班正点率管理、完善机场安全服务质量体系,深化太原机场“晋e转、如意飞”等服务品牌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航空出行需要。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07期

  • 第2023-08-31期

  • 第2023-08-30期

  • 第2023-08-24期

  • 第2023-08-17期

  • 第2023-08-10期

  • 第2023-08-03期

  • 第2023-07-27期

  • 第2023-07-20期

  • 第2023-03-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