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同一场苦旅。
在负重前行的成长路上,在红尘阡陌、人海茫茫中,一个偶然的相遇,精彩纷呈,美妙绝伦。成长路上打伞人,似乎是命中的注定,改变了前行者的脚下之路,在人生的仄仄平平中悄然沉淀成最美的景致。
三十年前,农村的孩子若想跳出“农门”,其途径往往是通过金榜题名,实现鲤鱼跃龙门的梦想。但那个年代升学率很低,能考上大学的农家子弟是凤毛麟角。于是,参军入伍成为农村孩子成长、成才的另一条光明大道。
我离开学校后,在家种过责任田,去工厂当过徒工,终是书剑无成,犹豫、彷徨、踌躇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心中茫然无措。
曾在山西某部服役的寿祥叔叔,是父亲儿时的伙伴,更是一辈子的知交。他从部队团职岗位转业后,安置回原籍,又返回驻山西的政府办事处工作。寿祥叔叔知道我闲散在家,鼓励我勇敢地闯荡外面的世界,为个人找饭碗、寻出路、求发展。同时,叔叔也答应找一找过去的老战友、老领导,争取给我在山西找一份工作,给予一点力所能及的方便和关照。
1990年的春节过后,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在寿祥叔叔的指领下,懵懵懂懂的我独自背着行囊,孤身一人来到太原,等待他协调安排我的工作。
初进山西,我临时落脚在太原五一广场的并州饭店小东楼,也是扬州市政府驻山西办事处所在地。到了太原的第二个晚上,我不适应室内供暖,气候干燥,火气旺盛,鼻子流血。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找到在四楼宿舍居住的我,说有人在二楼的办公室等我,让我马上下去。
“谁找我?”初来乍到,人地两疏,我满腹狐疑地到了二楼。
在办事处二楼的一间办公室里,沙发上坐着一位穿着笔挺军装的中年军官。一眼看去,此人显得温文儒雅,雄姿英发。
见我进来,这位军官很客气地点头和我打招呼,并很亲切地问我是哪里人、哪一年出生等。他掏出烟,点着火,吸了一口,问我抽不抽。我没介意,下意识地点点头,轻轻地“嗯”了一声。于是,他给我扔过来一支烟。其实,我平时几乎不抽烟,身上也没有装烟带火的习惯。我站起身,走过去,拍了拍敬烟的人说道:“来,借个火。”他一听,含笑点燃了打火机,用手捂着火苗,给我把烟点着。
初生牛犊,年少无知、不谙世事的我,在烟雾缭绕中,不知道对方的地位和身份,与其东拉西扯,闲聊半天。
这是我和解老爷子的初次相识,没有设定,没有预约。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个晚上,解老爷子是因事路过并州饭店,临时起意到办事处看望既是同乡又是战友的寿祥叔叔。他来后才知道,寿祥叔叔因工作滞留扬州,老家有一个孩子在太原找工作。解老爷子顾念桑梓之情,又是同一个乡的司徒人,便匆匆地见了我一面。
如今想来,我与解老爷子相识在心无寄、行无路的时候,一场相逢,从此峰回路转、花香满径,改写了我人生成长的命运,改变了我人生里程的轨迹。
第二天晨起,寿祥叔叔打来长途电话,说山西某部在老家征兵。叔叔建议我回家参加征兵,到部队谋求发展。
参加体检、政审,履行完入伍手续后,我得知,将要去山西武警部队服役。在轰隆隆的列车声中,我来到了太原东山前水峪的武警某部轮训队,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新训的日子是很艰苦的,白天训练基础课目,晚上则练俯卧撑、仰卧起坐等体能课目,永不懈怠地在“一二三四”的呐喊中和奋力拼搏的汗水中度过,让人疲惫不堪,无以闲暇。
新训中的一天,部队组织擒敌课目训练。接到通知,支队政委要来新训大队检查工作,要求部队带回整理内务,打扫环境卫生,迎接首长检查。那时,一身泥、一身汗的训练,既苦又累,能够短暂地喘口气,打扫个卫生,卖点儿体力活都是新兵们求之不得、心甘情愿的好差事。
吃完午饭,我还在饭堂洗碗,通讯员通知我去队部。
到了队部,指导员悄悄问我是不是认识政委,我大声回答:“不认识。”
指导员安排我先换下训练服,着上干净的夏常服,去山脚下的新训大队部见政委,并特别强调,要注意言行举止,礼节礼貌。
在新训大队部,我眼前一亮,我又一次见到了解老爷子。那一刻,我才反应过来,入伍前,在并州饭店和我闲聊的那位首长,就是武警山西总队第一支队的解玉才政委。
解老爷子招呼我坐下,我笔直挺立说:“报告首长,我站着。”
解老爷子又给我递来一支烟,一个半月的新兵生活,我已初有兵味,赶紧大声回答:“报告首长,我不会抽烟。”
解老爷子点了点头,谆谆告诫我:“由一个地方青年向一名合格士兵的转变,不仅仅是穿上军装那么简单,要经得起部队的磨炼和考验,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兵。”
不得不说,我是人生的幸运儿,第一段独自行走的人生旋途,一场意想不到的邂逅,就有人默默地在我身后打着伞,遮风避雨,指点迷津,校正航向。
有志者,事竟成。我训练之余,捧起了书本,并顺利地考人“太指”。毕业后,我又分配回原单位担任排长。
解老爷子始终鼓励我踏实做人,认真做事。后来,解老爷子职务调整后,担任武警山西总队副政委、纪委书记。他虽官居高位,但对我的提携,却不是对我官位的提拔,甚至没有为我个人的成长进步说过好话、打过招呼、求过人情。在他人眼里,有解老爷子这把伞,我的发展和进步应该是顺风顺水的。事实上,我却是在部队全面建设走在前列的拳头中队,当了四年排长。自我感觉,虽无建树,亦小有成就,但一直没有得到提拔使用,便牢骚满腹、怨天尤人。
解老爷子听到我的怨言后,自嘲地对我说,他在支队政委的岗位上从任命到离职,是九年九个月的时间,是山西武警总队中支队领导任职时间最长的主官……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正是解老爷子点点滴滴的言传身教,耳提面命,甚至是把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带兵体会倾囊相授,让我砥砺成长,完成了人生的再次转变,找到了自己受益终生的立身之根、做人之道、成业之本,从忝列一兵成长为基层一线带兵的团职干部。解老爷子高超的领导艺术,运筹帷幄的工作能力,正直、正派的作风,不行阿谀奉承、不通圆滑世故的军人性格,在武警山西总队官兵中有口皆碑、交口称誉。
了解和熟悉我与解老爷子关系的战友,曾开玩笑说我是解老爷子的干儿子、小老乡,更是得意门生。其实,是什么关系不重要,重要的是,解老爷子正直善良、爱憎分明、乐于助人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了我的成长。这笔宝贵财富,让我能够勇敢面对风雨,坦然应对挫折,宠辱不惊,得失随意。
转业回地方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全新的工作,我能立稳脚跟,如鱼得水,应付自如,得益于解老爷子悉心栽培的成效和结果。时至今日,我对解老爷子的知遇之恩,感动常在心头。
吃力爬坡、开拓前行的成长路上,解老爷子为我撑起了一把伞,给了我希望、光亮、温暖和力量,让我想起一句话:虽有冲天之志,无运不能自达。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人生苦短,恩情珍贵。一路走来,有你真好!成长路上的遮风挡雨的伞,当是一生中永远的温暖。
(本文选自丁鹤军散文集《高城望断》)
(作者单位:省公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