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文苑

雨水情思

李文晓

  •   进入雨水节气,春天如油画的色块,愈加浓重明亮。大山墨绿厚实,长河蜿蜒浅白,麦田返青蒿草萌,岸柳染绿泛鹅黄。一场适时而降的细雨,将整个画面晕染得朦朦胧胧,让人生出更多的想象。这是一场借了东风着意而来,润物恰当时的早春好雨。正所谓“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雨,对我山河之家的北方乡村,真是“春雨贵如油”,点滴赛珍珠。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个节气。每当至此,气温回升、冰雪渐融、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天气降水现象的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水獭开始捕鱼,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草木随地中阳气上腾,开始抽出嫩芽,大地呈现初春景象。
      家乡地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多风少雨,每年春旱严重。盼望天降甘霖,润泽万物,是祖辈父老乡亲一年又一年的祈愿。雨,在春天最为珍贵。春雨贵如油,人们对开春能下一场雨,比喻为及时雨。有了雨水,利于越冬作物返青和生长。农人抓紧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播准备。走在老村的田野,放眼远望。春雨织出薄纱,田园一片苍茫。定睛寻看,荒草枯萎的田地间隔着畦畦麦行。雨点细微而稀疏,空气湿润且微凉。细雨无形却让人有感,默默落入大地,染在树木、小路、枯草,还有我没有撑起雨伞打湿的衣服上。吸一口,直入心底,再深吸一口,闻到了混合了麦苗、土地、荒草腐叶带着的气味,只有农人才能品出的泥土之香。诗圣杜工部说春雨“随风潜入夜”,这细细的雨,大白天照样洇入土地,销声匿迹,好像这雨雾迷朦,就是让你看不清它的模样。它正一点一点,一滴一滴,不厌其烦,不急不躁,使人感到它的从容和倔强。麦苗儿越来越清新,尽管它仍带着一冬的疲惫和满身的枯萎。其实,它匍匐的身下,根芽得了这及时雨,正攒着劲,悄然萌动,等一缕春阳,盼几丝和风,也许一昼夜,或许几天功夫,顶多一两个节令,总归时间不会很长,你再来看时,它必是波浪翻滚的碧绿海洋。
      雨水节气的15天,正跨越“七九”和“八九”,“七九河开,八九燕来”。接着就是“九九”,“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意味着农时由冬转春,在春风雨水的催促下,农村开始繁忙的农事了。
      早春二月,我国北方仍然寒意未尽,有的地方还会下雪。在黄河流域,乍暖还寒中已是初春,而在南方则是春雨迷朦,春暖花开,春意盎然。
      这是一个让人生发想象和满含人情味的节气。雨水节气里,不管下不下雨,都让人在内心充满着雨意蒙蒙的诗情画意。无论在何处,春风春雨兴万物,都使人对春天向往,对春雨期盼,对春色欢欣。沐浴在春光里,徜徉在春风中,引人欢呼,令人雀跃,不由要开怀大笑,放声歌唱。若春天漫漫,姗姗来迟,欲求不得,便让人生出几多渴望,几多思虑,几多感慨。总归会引发人们对春天的思念与期盼。
      雨水节气寄予希望。如果说“立春”是春天的“奏鸣曲”,弹奏的是春意萌发、春寒料峭。雨水之后,便进入了春天的“变奏曲”,抒发的是气温回升、初暖带寒。雨水节气的家乡,伴着冰河渐开,大雁北回,展开了一幅崭新的春天美丽画卷。
      农谚说:“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渴了一冬的农作物,雨润肥滋,正当其时。地肥水足,根深苗壮,一年收成,充满希望。
      雨水节气蕴含诗意。春天,让文人诗情大发,吟出多少传世名句,写下多少神来之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这副郑板桥所写的联语,灵动而巧妙地描摹出微风拂柳,细雨润物的美好景象。贺知章也曾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真是异曲同工,得之神妙。还让人联想到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副又一副妙联佳句,有写春风拂过柳枝的景象,也有写春雨催开花朵的情景。更有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风鼓荡,春雨润物的妙趣。向人们呈现出丽日春风之美姿,翠柳梳发之轻柔,夜雨滴滴之幽静,大地微微之春回的醉人意蕴。
      雨水节气令人着迷。雨,像个精灵,具有多种意义的象征。雨从天而降,本没有好恶之分,也无任何附加成分。却因人的心情和境遇不同,产生出或喜或愁的不同心绪。你若开心,撑起一把伞,或走在乡间小路,或行进小城陌巷,脚踏或浅浅,或深深雨水,耳畔或哗哗倾斜眼前,或滴滴敲打伞布雨声……此时,雨中漫步是那么的欢欣,又是那么的浪漫。若你不开心,这些美好将都变成了伤心,从天而落的雨滴,全都变成了泪珠。一对相恋的人,漫步在雨中,其情其景,当然是最美好的风景。而失恋的人,走在雨中,内心便是触景伤情。雨,是人心情的调味剂,也是人心情的折射和反应。
      雨水节气适宜筑梦。立春如春天的号角,而雨水正是开启春的航船。我从小就有个文学梦。在那个初春,也是雨水节气,我第一次静下心来,铺开稿纸,写下属于春天,也属于自己的最初文字。这年我所住院子的不远处,街角新建了一个小公园,一亭一池一喷泉,水落如雨,丝丝缕缕,点点滴滴。坐在亭子里,观一帘雨丝坠挂,看一池微澜荡漾,听一曲泉水叮咚。漫步其间,最早在此构思“父亲”系列,因此把这里取名自己的斋号“观雨亭”。又一年春天,也是一个下雨的日子,随妻在并州城帮儿子照顾孙女小橙子。每日里忙忙碌碌,同她欢乐,伴她成长。闲暇之余,不忘自己的文学梦,写下一系列所闻所见,所思所想的文字。我住的那个房间,每有下雨,窗外的雨点,敲打玻璃,滴滴答答响个不停。这应如桴鼓,如倾如诉的声音,像一首振奋人心的鼓乐,助我思考,激我灵感,理我思绪,陪我书写,我把此处作为又一个书斋名“思雨斋”。小橙子上幼儿园后,我们回到小城,冬天入住单元楼。房间南窗搭有雨棚,雨雪之水滴落,淅淅沥沥,不绝于耳。这时也是“父亲”系列完成写作,入编“河东百位作家作品集”《相逢河之东》之时,甚感欣慰。于是,偶发灵感,为这里起了我的第三个斋号“听雨楼”。
      一路前行,一路追梦,有过坎坷,艰难,也遇过冷风,寒意,更多则是一分辛勤耕耘,一分丰收喜悦。
      当春天归来,雨季又将开启,我的心潮涌起和雨水节气的种种情缘。雨天,我还会观雨,思雨,听雨。如果问我想些什么?我说:“我在等下一个雨水节气!”

    (作者单位:平陆县交通运输局)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2-08期

    • 第2024-02-01期

    • 第2024-01-25期

    • 第2024-01-18期

    • 第2024-01-11期

    • 第2024-01-04期

    • 第2023-12-27期

    • 第2023-12-21期

    • 第2023-12-14期

    • 第2023-12-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