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很远很远的记忆了。小雪一过,南京的冬天真真切切地来临了,在南方的城市生活了六年的我,或许已经逐渐习惯了南方的冬天,习惯了在湿冷的环境下安静地生活,在零上的气温下瑟瑟发抖。也应景了那句歌词“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可是南方的整个冬天是难得见到几片雪花的,不下雪的冬天总是让人感觉少了点什么。昨夜,冷冷的冰雨又敲打在了我的脸上,顶着冷风冰雨回到自己的小窝,不由得勾起了对很多年的思考。这些年,一步步走向更远的地方,踏入一个又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城市,人走得越远,回首往事与故乡的心越真切。每个人在迥异的生活阅历中,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一连串记忆的脚印,或深刻或平淡,但是它们总会在久远的回忆中留下一抹无法消失的掠影。走过二十多年的岁月,我对炉火的记忆也愈加深刻,难以忘怀。说起炉火,要先谈谈北方的生活环境了。生活在地地道道的北方地区,南北的气候差别还是很明显的。北方夏天的时光和南方倒是并无太大差异,炎炎仲夏日,华夏皆酷暑。但冬天的北方却有着丰富而迷人的意境了。北方的冬日,大概有4至5个月的时间是零下几度到二十几度的气温。早些年,也就是在我们童年的一段时间,人们冬天御寒的方式还比较传统,一般都会在屋里生一个小小的火炉,拐弯抹角的炉烔从火炉出口一直延伸至屋外。火炉内不停地烧着煤,燃烧后的煤烟从炉烔冒出,这样火炉的热量沿着曲折的炉烔散发在整个屋内,室外的温度零下二十多度,室内却总是暖暖的,弥漫着温馨的冬日气氛。北方农村的冬日大抵都这样度过严寒吧!
依稀记得儿时快乐的炉火时光,在荒凉的北方农村,冬日里没有一点绿色,没有什么好的玩意儿,小孩子们三三两两在空旷的场地上跑啊跳啊,玩着一些都不知道是什么的游戏,呵呵,是真有些单调。有时一群孩子在大山里找兔子也颇有些意思,一根金属丝系在兔子留下脚印的树叉旁,说不定来日就可以套到一只大兔子,这样的野味想想都是美滋滋的。有时在野地里为了寻找兔子的踪迹,总会在满山的雪地里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脚印,虽然结果尚未可知,但也记录着一次次短短的远行。外面玩累了,冷的不行了的时候,炉火给了孩子们最真切的温暖。一只只小小的冻僵的手,在小小的屋里,烤着炉内小小的碳火,不时炉内还冒出刺鼻的煤烟味,但是,在每个孩子娇小的内心里总是相当暖暖的,留下了温暖的记忆。少年时代的学校生活里也是满满的炉火记忆,依稀记得那时的乡村小学都是在很大的教室里安装一个很小的炉子。按照学校规定,每个寒冷刺骨、漆黑一片的清晨都要早早地起来去教室里把炉火生得旺旺的,等待老师们的到来。然而一切并没有那么顺利,年幼的孩子并不是熟练的伙夫,常常需要从大雪覆盖的煤堆里一块块拣出大块的煤块,再用冰冷的斧头一块块地打碎,加上其他的软柴,最后烧起一炉微弱的火苗。但也经常是没等火苗烧起来就一次又一次地熄灭,重来,又熄灭,再重来,不一会儿整个教室浓烟滚滚。当寒冬的初阳尚未升起,漆黑的夜色中,小小的乡村小学安静地待在小村的南头,教室里微弱的灯光下是蓝色的、白色的、黑色的煤烟,夹杂着刺鼻的二氧化硫味,也许这就是最真切的炉火记忆吧!在记忆的漩涡里常常隐现出这样的场景,傍晚时分,父亲在外工作,就只剩下母亲、姐姐和我,常常是我和姐姐在屋外一斧一斧地劈柴,在落日的余晖里提着一大箩筐柴火点燃屋内的火炉,预备一整夜的取暖之用。火苗在炉子里噼噼啪啪地响,好旺好旺的火焰顺着炉烔把整个屋子烧得暖暖的,窗外有时满天飞雪,屋里总是温暖和气。儿时的记忆里,在炉火旁可以一边做饭,一边烤火,回想着一天的快乐时刻,那时,还不知道畅想莫名的未来,只是好一个温馨的傍晚啊!屋里燃烧的是红红的炉火,升腾的是记忆的炊烟,散发的故乡的味道,留下的是时光掩埋的灰烬。
多少年来,炉火就是这样时隐时现地存留在我深深的记忆中,虽然简单朴素的乡村生活,但它留给我们这一代人最温馨的童年回忆。尤其是在独处的时侯,遥想那一刻傍晚时分,总是在心底浮现出淡淡的炉火香味……如今,很多东西都在快速地变化着,或者说社会在快速地发展中,一系列便捷的电器设备不断改善着人们的生活,现在即使是农村的人们都很少再用那样的火炉了,电暖气、电炉子、电饭锅等早已取代了旧式的火炉,都市校园里的先进设备更让一些曾经的物件隐退于人们记忆中,生活上可以说进步了很多,但是对我而言,那一份恬静的乡村记忆始终是无法忘怀和减淡的。炉火,曾经温暖过寒冷的小屋,曾经照亮过漆黑的夜晚,也曾温暖过孩子受伤的心灵,照亮过懵懂少年的梦。如今常年在外奔波的我们,也许不再亲手生一把炉火,再难享受炉火的温暖,然而,就让这镌刻在岁月里的烟火气存留在深深的记忆中吧!炉火,很近很近的记忆中,依旧熠熠发光,依旧充满温馨……
(作者单位:平陆县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