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雄伟壮丽的太行山脉,一条彩色的旅游公路犹如五彩斑斓的玉带镶嵌在太行山巅,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盘踞在太行山脉。这就是被交通运输部评为2023年度全国“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
从晋城市陵川县出发,经高陵高速沿太行山而下,约30分钟,即可到达太行一号旅游公路“0”公里处。这条美丽的旅游公路,串联陵川、高平、沁水三个县市,把王莽岭景区、锡崖沟景区、浙水古村、棋子山国家森林公园、九女湖、皇城相府等景区串联起来,成为太行山脉风光观景台的精品环线公路,也成为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网红打卡地。
陵川位于太行山最南端山西省晋东南部,晋豫两省交界处,这里不通火车,只有一条高陵高速。陵川虽然交通不便,但“锡崖沟精神”和挂壁公路却闻名全国。
2018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太行一号、长城一号、黄河一号”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建设战略目标。山西路桥第八工程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省交通运输厅、交控集团、路桥集团精神,快速组织参加了晋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建设任务。
2018年9月,一群普通的筑路人背着行囊,悄然驻扎在陵川县古郊乡的一个小山村,他们每天扛着测量仪器、背着工包穿梭在崇山峻岭中。太行腹地,南端绝顶,景色极致之处,更是峭壁险地。这里人迹罕至,无路可循。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陵川段,就是要在这险象环生的原始生态环境中硬是开辟出一条公路来。这是晋城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402公里战线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是把不可能变成现实的“路桥奇迹”。
老碣山大桥,地形险恶,在大山的绝壁沟底修建,是全线的咽喉工程、控制性工程、硬骨头工程。
颜国斌、蔡永杰是老碣山大桥施工负责人,当接到施工任务那天起就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啃下这根硬骨头。受地形地貌的限制,无法修筑施工便道,施工机械和人员无法进入施工现场。为了赶抢工期,施工放线、桩基挖孔等工作,都是从上面把人用绳子拴住慢慢放下去施工,下班后,再用绳子系在农民工身上拉上来。桩基所用的砼,也是用吊车吊着放下去进行施工,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颜国斌、蔡永杰带着工友们,风餐露宿,昼夜施工,用了仅仅10个月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老碣山大桥的施工任务,比预定节点工期提前了整整3个月时间。
施工便道K10+020——K14+440主便道也是全线的咽喉路段,施工期间,修筑便道难度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象,落差大、石头坚硬、机械效率低。每一次清运必须用炸药爆破施工,施工难度和30年前的锡崖沟修路一样,艰难险恶。经过8个月的奋战,终于在6月30日才打通主便道。大型的砼拌和站、碎石机等施工设备,都是靠铲车拖,后面挖机推的方式,才陆续进入施工现场,像这样的施工场面,只有在电影里才能看到。
李长顺是地地道道的陵川当地人,一位老党员,又是一名工队负责人。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刚开工,他就主动找到项目部请缨作战。李长顺的工队就住在太行山二工区路段,这里海拔最高,一边靠山、一边是万丈深沟,没有信号,没有大电,住的是帐篷,晚上还有野狼嚎叫。附近没有村庄,也没有小卖部,交通不便,只有买菜拉水时才下山,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原本只有十几个人的工队,又有几个人要打退堂鼓。几个工友每天都发着牢骚说:“在这儿太苦了,我们修过那么多的工程,从来没见过这么艰苦、这么恶劣的环境,看看到啥时候才能修成啊!”
在班组会上,李长顺动情地和大家说:“这里的条件确实是苦了点,可是,大家别忘了,我们都是这里的人呀!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就是因为没有路,阻断了我们村通往外界的联系,孩子们上学不方便,成年男人娶不上媳妇,我们种的粮食、土特产卖不出去,你们看看人家的村庄,早就通了柏油路。我们不修这路,让谁来修?难道让子孙后代来修吗……”
李长顺的一席话,大家都沉默了。李长顺流下了激动而又委屈的眼泪,从地上捡起扔掉的半截烟头又猛然抽了几口。
“长顺哥,我们不走了,大家听你的,干吧!为了乡亲们和孩子们早点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吃点苦算啥?早修成、早受益。”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道。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他们两年的艰辛付出,终于率先完成了挡土墙的施工,为后续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车那天,李长顺带着他的工友们来到了他们亲手修筑的公路上合影。他说:“我们来留个影吧!这是我们修建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荣耀,也是给我们留个念想。”
黄蒸山隧道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卡脖子工程,孙一江就是该隧道施工负责人。
提起孙一江,在路桥八公司、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名气不小,人不仅聪明能干肯吃苦,说起话来还很幽默,大家都愿意和他打交道。他曾参加过太旧、运风、太祁、长临、闻垣、吉河高速、宁夏古王高速等省内外重点工程建设,他不仅能吃苦,还有一身的技能和本领。每个项目,重难点和硬骨头分项工程都由他负责。
建设期间,因为工作责任心强,他很少回家,媳妇多次打电话让他回去,给他父亲看病,他总和媳妇说:“你先带上父亲到医院看看,隧道施工正在攻坚期,工期紧离不开人,再等几天就回去了。”
三十多年来,他把大半生都奉献给了筑路事业,在他眼里,筑路架桥就是他的生命全部,他只顾工作,对家庭关心的很少。他媳妇执拗不过他,也只能一个人既要上班,又要照顾老人。
同事们都劝他赶紧请假回去吧!他却说:“没事,工地正是忙的时候,等忙过这阵子再回也不迟……”
就这样,为了工程建设,他错过了给他父亲治疗的最好机会,也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别人问他为啥不请假回家,他说:“俗话说自古忠孝难两全。干我们公路这一行的,奉献的多回报的少,既然选择干这行,只能舍小家顾大家。”望着远远正在建设中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他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通车那天,沿线的村民们自发来到了项目部,憨厚的乡亲们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们只能笑着用朴实的方言,一遍遍地说:“感谢路桥人,感谢路桥人……”。
那一刻,陵川县马武寨村党支部李书记把木耳、土鸡蛋等礼盒送到了项目部。“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交通厅、交控集团,感谢山西路桥建设者,是你们给我们修通了道路,我们到陵川县城方便了,乡亲们终于走出大山啦!”李书记激动地说。
陵川县古郊乡的连翘茶厂副厂长李雪梅也带着“连翘茶”来到了项目部,“感谢你们,尝尝我们的特产‘连翘茶’,你们辛苦了,你们把旅游公路修到了我们厂门口,交通太方便了,这不,我们厂的订单多了,生意也好啦,我们陵川的特产茗茶就可以畅销到全国了!”
榆树沟的老百姓,不约而同地放起了鞭炮,仿佛过年一般,大家的嬉笑声、喜庆的鞭炮声在太行山里回荡。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在榆树沟避暑的几个河南人,站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上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愚公移山》,他们为这里的环境交口称赞,更为修筑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建设者而歌唱喝彩。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建成,是所有村民的热切期盼,更是路桥人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公路通、百业兴。如今的晋东南大地,一条条“景区环线”“旅游长廊”正为当地产业发展、村民致富、乡村振兴,带来源源不竭的动力,向实现乡村振兴迈出坚定步伐,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正是勾勒出这一幅乡村振兴画卷的奇妙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