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水域辽阔,湖荡淖塘星罗棋布。水流无声,缓缓流淌在千年的沧桑岁月中,自古水溢之地,必是鱼虾之乡。
时代的变迁,故乡悄然发生着变化。祖祖辈辈在这富饶的水乡,坚韧耕耘,面朝黄土,背朝蓝天,播撒希望。如今,家乡因地制宜,以水为宝,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水产养殖池塘,水波不兴,水平似镜,如闪亮的明珠镶嵌在古老的村庄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鱼舟摇曳,水韵悠长。
撤乡并镇前的司徒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曾经国营水产养殖场就设立在司徒,邻近我们村的旁边。一片片芦苇荡依水而生,随风轻舞。得天独厚的充足水源条件也让司徒率先引进罗氏沼虾养殖,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蹚出了一条“水富一方”的产业路子。
表弟就是养虾人。披星戴月坚守虾塘,风雨无阻,悉心呵护,撒食喂料,时时刻刻都警惕地关注罗氏沼虾的生长状态。前年夏季,因家中事务,我和居住上海的哥哥丁鹤群回到了故乡,也借机一同去看望了表弟。
那日,表弟在承包的养殖虾塘雇请乡亲拉网收虾,网起网落,罗氏沼虾跳跃水面,溅起涟漪阵阵,一塘繁荣,见证了养虾人的艰辛与汗水。表弟一家人忙碌于池塘边,捕捞、分拣、装筐、称重, 一幅虾跃人欢的生动田园画卷。乡人热心,质朴真诚。表弟把现场刚拉上岸的罗氏沼虾,就在虾塘边的简易虾棚里,原汁原味煮了一大锅,招待远方的客人。嫂子是宁波人,吃海鲜长大,评价其味有一语发言权;妻子是北方人,虽少食海鲜,但一口难忘。罗氏沼虾壳薄体肥,既有河虾的鲜味,也有海虾的大个,剥开虾壳,虾肉鲜嫩,入口细腻爽滑,肉质弹牙,清新脱俗,余味悠悠。特别是成熟的大虾头胸甲内充满着蟹黄一样的虾黄,更是可口。虾棚简陋,其乐融融,不在饭点时间,一家人却在享受舌尖的美味、更感受着血脉亲情的可贵。
肉质鲜嫩的罗氏沼虾在市场上备受青睐。儿子小的时候喜欢吃虾,父亲来太原,庇护着他的成长,尽管手头不宽裕,但心疼孙子,隔三差五也要去五龙口海鲜市场买点罗氏沼虾回来,让他一饱口福。大概是2007年吧!当时,师哥沈连登还任司徒乡副乡长,电话里闲聊说到丁点爱吃虾,但北方价格昂贵,父亲为了孙子,不惜重金也舍得买。沈兄接过话茬,说他自己搞副业生产,养的就是罗氏沼虾,这两天就安排扬州至太原的大巴车托运。去迎宾汽车站取货,一蛇皮袋上下两头放了冻结冰水的几个矿泉水瓶,满满当当、堆积如山。虾个大量多,冰箱里存放不下,那几天,父亲变着法子给丁点清蒸、水煮、油焖、焗盐。儿子开始吃得不亦乐乎,接二连三,顿顿是虾,再也没有了胃口。一段时期,谈虾色变。
今年春节来临的腊月年根,我又收到了沈兄顺风快递来的罗氏沼虾,礼盒包装精美,赫然醒目打着“高邮大虾”的金字商标,标注着“液氮速冻锁鲜”的说明,拉近了漂泊游子的距离。高邮大虾就是当地特色水产品,罗氏沼虾,礼盒里有四只密封的塑料盒子,装着用盐水煮熟的虾,一抹嫣红点缀了春节的喜庆。虾身弧度弯曲,排列整齐有序。当日,放假在家的儿子扎上围裙,舞动锅铲,迫不及待、充满期待地做了清蒸大虾和油焖大虾。
汪老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说: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儿就出鸭蛋似的。而今,高邮大虾俨然是继高邮鸭蛋后的又一品牌效应,火爆出圈,远销国内外的农贸市场,丰富着人们的菜篮子。
水韵高邮,流水人家,虾甲天下,未来可期。
(作者单位:省公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