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专题报道

勤勉奋进展担当砥砺深耕养路人

——记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临汾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养护科科长张强

  他是一枚有钻劲儿的“螺丝钉”,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前不久,他荣获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他就是临汾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养护科科长张强。
  张强,1999年1月参加工作,任职期间,他勤勉尽责,尤其助力临汾市农村公路优良路率大幅提升,由昔日的全省第十跃居至第二,成绩背后,无不展现出一位交通人的责任与担当。
  主动思变,敏于执行,他身上永远有一股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
  临汾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7万公里,里程全省最长。而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是“市负总责,县抓落实”,想要充分调动激发县区积极性、全面促进管养责任落实是一件很难的工作。
  经研究,张强起草了《临汾市农村公路管养绩效考核办法》,明确指标、标准,按考核办法组成考核组交叉检查,通过考核发现不足和短板,明确提升方向。
  为落实考核奖励,张强对“先进县”的成绩了如指掌,与财政部门对接时,他能随口报出各类数据、各项成果,这种“如数家珍”的工作能力,顺利申请到每年500万元的财政支持资金,专项用于考核“先进县”的奖励。同时,对于考核结果为“一般”的县局,他也做到了“心中有数”,及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闭环销号管理。
  奖惩并举,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有了衡量的“标尺”,各县(市、区)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管养积极性显著提升,经验被省厅全省推广学习。
  养路富民,助力发展,他的心里始终装着养护工人们。
  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常由沿途村民承担,然而,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满足公路养护的高标准。如何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同时提高公路养护的专业化、标准化与精细化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1年,省市相继出台了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得知这一消息,张强内心充满喜悦,立即组织养护工技能培训。为确保取得实效,他主动与人社局、财政局沟通,成功将农村公路养护技能培训纳入人社局的培训规划。
  这是件极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三年内,他跑遍全市137个乡镇、2031个村落,累计行程超15万公里,大力宣讲培训政策,发动群众踊跃参与。期间,他全身心投入工作,即便三岁幼子罹患肾病,也只能怀揣歉疚,义无反顾地奔赴工作每一个角落。
  疫情期间,他时刻准备“挺身而出”,以公路管养为重,视疫情为号令,视抗疫为前线,冲锋在前,忘我奉献,在一线岗位上牢牢坚守。
  他的奉献和努力没有白费,2021-2023年期间共举办培训班43期(144班次),培训农村公路养护工6708名,56%的培训合格学员与养护单位签定了劳动合同。全市养护工全部持证上岗,形成“临汾养护工”品牌,全市农村公路优良路率从2021年的72%提升至2023年的81%,养护工人均增收3000元/年,培训成效显著,被省厅选报交通运输部全国推广,经验案例荣获“建国七十五周年交通强国优秀案例”。
  敢于创新,勇于突破,他对公路养护事业,充满着坚定信念和承诺。
  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是交通运输部、财政部部署开展的先行先试任务,蒲县跻身全国115个试点县。张强肩负使命,决心让蒲县在试点工作中脱颖而出,成为临汾乃至山西在全国交通舞台上的闪亮名片。
  他积极协调省内养护优质企业,利用“路保姆”模式,有效解决过去被动性养护造成的养护成本高、使用寿命短、审批周期长等问题;探索推行农村公路灾毁保险,构建养护资金保障新渠道,有效提升农村公路抵御风险能力和灾毁修复效率。
  为深入推广蒲县管养体制改革经验,张强长期守在当地,走遍了蒲县所有农村公路,为“蒲县经验”的总结落地出谋划策。最终,“蒲县经验”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邮政局“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名单,蒲县改革试点高分通过省厅验收。
  几年来,张强数不清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然而他却无怨无悔。他常说:“再难得工作也要靠人去干出来。”这句话不仅是他勤恳工作、忠诚担当的真实写照,更是他对农村公路管养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承诺。

(李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06期

  • 第2025-02-27期

  • 第2025-02-20期

  • 第2025-02-13期

  • 第2025-02-07期

  • 第2025-01-23期

  • 第2025-01-16期

  • 第2025-01-09期

  • 第2025-01-03期

  • 第2024-12-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