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文苑

一畦韭菜绿

丁鹤军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杜甫的《赠卫八处士》。千年前的雨夜,朋友突然来访,诗人喜出望外准备餐食,有朋自远方来,没有丰盛的鱼肉,举杯夜话,却有时令春韭的清香,在亡命乱世的料峭春寒中给人一份温暖、一份希望。那一郁郁茵茵的春韭在诗人的笔下,传递着友情的真挚和淳朴,穿越千年的历史烟云,韭香氤氲了千年,直至今日亦能闻到那一夜韭菜馥郁的芬芳。
  千年前的杜甫对韭菜情之所钟,而我对韭菜也是情有独钟。在故乡高邮的田间地头、农家菜园随处都见韭菜的身影。韭菜耐寒又耐热,随意栽上一畦,过不了多久,一簇簇蔓成绿油油的一片,一缕一缕的割,一茬一茬的长,剪而复生,一袭青衣,水袖轻舞,随意而野性地蓬勃着、旺盛着顽强的生命力。
  以前,农村是没有温室和蔬菜大棚的,生产队分给每家每户一块自留地,新鲜的蔬菜都是在自家的菜园子里季节性自然生长。父亲一生勤劳,把自留地打点得绿意盎然,郁郁葱葱。韭菜更是葱茏一地,亭亭青翠。在乍暖还寒的料峭春风里,在燕子徘徊的声声呢喃中,在篱笆上的淡紫色喇叭花吹奏曲上,一根根韭菜从松软的土地破芽而出,鲜嫩欲滴,长出三五叶,就可以割头刀韭菜了。
  晨曦的金黄色阳光透过薄雾,悄无声息地洒在大地上。露珠挂在韭菜的叶尖上,晶莹剔透。我还是懵懂年少时,跨着菜蓝子,带着半簸箕草木灰,兴冲冲地来到自留地里,用磨得光亮的菜刀沿着韭菜根轻轻一割,一把韭菜就在手里了,辛香的气息弥漫鼻尖。割完韭菜,按照父亲指点的方法,复盖上草木灰,若能遇到一夜春雨,一两天的时间,就会又萌生出新芽。所以有诗人叹曰:一畦春雨足,翠发剪还生。
  韭菜的独特辛香为各种菜肴增添了独到的魅力,可搭配多种食材,荤素均可。炒肉丝、炒长鱼、炒百页、炒鸡蛋等,但在农家一般多为清炒韭菜,自呈鲜香,最显本味。韭叶似兰,嫩绿多汁,吃的是鲜香腴嫩,须油多火旺急炒才能保锁住菜中的鲜味,营养不致散失。锅里的油烧得冒热烟,洗净切断的韭菜含带水珠遇热油,哧拉一声,翻炒片刻,搁盐,出锅。端上餐桌是一汪碧绿,吃起来鲜嫩水灵,鲜美可口。家里来亲戚,要有拿得出手的菜待客,韭菜炒鸡蛋是首选,绿的葱茏,黄的灿烂,韭菜明修栈道,鸡蛋暗度
  陈仓,各行其道,相得益彰。
  我在北方生活的年头更长久,北方人也爱吃韭菜,多用作馅料,在韭菜炒鸡蛋里加入泡软剁碎的粉条,就是饼子的三鲜馅。韭菜馅水饺更是入口鲜美,煮熟后的饺子薄薄的皮晶莹剔透,里面绿莹莹的馅隐约可见。咬一口清香味美,齿颊生香。单位食堂每周五的午餐是太原打卤面,平时不在食堂的机关干部也要饱餐一顿。而制作打卤面的灵魂就是切段的韭菜,不仅仅点缀了打卤面的视觉效果,更增添了打卤面的独特风味。
  北方的农贸市场里一年四季都有卖韭菜的,叶肥茎壮,韭辛不浓,不谙风雨,下锅一炒一汪清水,全无韭菜的柔软鲜嫩、清香润腴。而南方的韭菜韭香强烈,柔和娇媚。同是韭菜,风味迥然。母亲知道我最爱吃的蔬菜是韭菜,且喜欢故乡的本韭菜,每次回家,必到田间地头割一把韭菜回来炒一炒。割“头刀韭”的季节悄然来到,母亲惦记远在他乡的我,不惜重金,也要顺丰快递几把韭菜到太原。
  一畦韭菜绿,生长在我心。多少年来,已养成了生活的习惯,去一趟农贸市场,看见又绿、又鲜、又嫩的韭菜,总是忍不住的买来一把……

  (作者单位:省公路局)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20期

  • 第2025-03-13期

  • 第2025-03-06期

  • 第2025-02-27期

  • 第2025-02-20期

  • 第2025-02-13期

  • 第2025-02-07期

  • 第2025-01-23期

  • 第2025-01-16期

  • 第2025-01-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