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匠心守护路 热血铸担当

——记全国劳模、山西交控晋城分公司晋阳养护工区应急救援班长李晋刚

  •   在太行山南麓蜿蜒的晋阳高速上,有这样一位“公路卫士”,他曾是保家卫国的火箭兵,铁甲铮铮中淬炼忠诚;退伍后扎根高速公路养护一线27载,以“特种兵”的标准筑牢道路安全防线。如今,他胸前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熠熠生辉,不仅是党和人民授予的至高礼赞,更是吹响“永不卸甲”的冲锋号。他就是山西交控集团晋城分公司晋阳养护工区应急救援班长李晋刚。

    从火箭兵到“高速特种兵”
    27年的坚守与蜕变

      1998年,李晋刚带着“火箭军战士”的荣耀退伍,转身成为一名养护工。面对这份被许多人视为“苦差事”的工作,他一拍胸脯:“当兵保家卫国,养路就要护一路平安!”
      在部队时,他是导弹发射阵地的“技术尖兵”,退伍后面对养护机械操作、边坡浆砌等技术活,他从零开始,白天在路段学习养护技术,晚上抱着《公路养护技术规范》钻研到深夜。三年磨一剑,他成为工区首个“多面手”,既能熟练掌握多种养护设备操作更练就了“听声辨故障”的一手绝活,同事们常说:“只要李班长在,再难的问题都有办法解决。”
      把“军人作风”炼成“团队纪律”。作为应急救援班长,他践行24小时战备制度,将班组应急响应时间压缩至15分钟内。班组库房里,扳手、焊枪、测量仪等工具按“作战装备”标准分区摆放,设备检修日志比战士的枪械保养记录还要详尽。这种“战时状态”的作风,让班组成为晋阳高速的“尖刀连”。

    创新破难题
    用“工匠思维”打赢降本增效攻坚战

      分公司倡导“降本增效”理念后,李晋刚成为“能省则省、能干则干”的践行者。面对晋阳高速通车早、负荷重、成本高的困局,他以军人“啃硬骨头”的魄力,带领团队闯出一条技术革新之路。
      2018年,为解决老旧除雪铲刀板更换成本高的问题,李晋刚跑遍钢材市场,发现锰钢板性价高,便反复调试自制刀板,单块成本从1800元降至800元;针对频繁损坏的防眩板底座,他提出自己购买铝板进行加工防眩板底座,单套成本从25元压减至15元;工区库房卷闸门损坏,维修费用较高,他带领同事们购置所需材料,利用业余时间为工区焊接车库大门,节约资金4000多元;在接到开槽灌缝处置路面裂缝任务时,他发现仓库里闲置十年的灌缝机因部件老化无法使用,便带着班员们自主维修,历时两个月“复活”设备,当年累计为工区节约资金5万元。如今,这套“李氏维修法”已在公司全面推广,让十余台“报废”设备重新上岗。凭借这些创新,他成为大家公认的“降本增效标兵”。

    抢险冲在前
    以“战时状态”守护道路畅通

      荆棘深处“凿”出希望。汛期将至,晋阳高速天坛山段350米截水沟损毁。李晋刚率队抵达时,眼前是“三无绝境”——无路可行、无料可运、无水可用。荆棘如钢针扎透工装,材料运输车困在山脚,取水点远在三里外的深谷,李晋刚果断地采取两个措施:一是用独轮推车、人工运输的办法破解运料难题;二是采取水泵循环,三级供水的方式解决施工用水。在李晋刚带领下,仅用9天时间就高质量完成了恢复工程。
      泥浆里“清”出安全路。2021年,晋城遭遇64年一遇强降雨,晋阳高速多处边坡滑塌、涵洞淤塞。李晋刚凌晨3点接到报警,带着班组冒雨奔赴现场,连续18小时操作装载机清塌方、徒手疏通排水渠,膝盖被钢筋划破仍坚持作业,直到道路恢复通行。同事拍下他浑身泥泞啃馒头的照片,他却笑道:“当兵时演习比这苦,现在守护的是老百姓的回家路,值!”
      焊花中“绣”出时代答卷。2019年,全国取消省界收费站工程打响,晋阳高速因车多路窄被迫“昼伏夜出”。作为“夜行军”指挥官,李晋刚化身“铁人”,连续38天凌晨1点集结,清晨6点收工,累了就在设备驾驶室打个盹;饿了,就着冰凉的矿泉水啃冷包子。当最后一座龙门架精准吊装到位时,晨曦刺破云层,李晋刚的工作服被电焊火花烫出20多个窟窿,他望着车流如织的公路喃喃:“这身‘窟窿衣’,是给新时代的‘勋章’……”
      从荆棘密布的山岭到暴雨倾盆的夜幕,从焊花四溅的深夜到曙光初现的黎明,李晋刚用26年“战时状态”书写了“路桥守护者”的传奇。

    柔情暖人心
    用“兄长情怀”锻造钢铁团队

      技术传承的“铺路石”。在同事眼中,李晋刚是严师更是兄长。他毫不吝啬自己练就一身的技术,独创“现场实操+案例教学”模式,积极对同事进行“传、帮、带”,培养出12名技术骨干,其中3人成为其他工区的养护班长。在分公司技能大赛上,他带领班组包揽4个项目中的3个第一,被称为“养护工区的特种部队”。
      生活里的“老大哥”。职工小李家收玉米遇阴雨,他带着班组连夜抢收,凌晨两点在玉米地啃着冷馒头说:“当年在部队帮老乡收麦子,比这累多了!”在他的感召下,班组形成“一人有难众人帮”的传统,凝聚力战斗力双提升。

    荣誉映初心
    从先进个人到全国劳模

    “五一”节前,李晋刚带着“全国劳动模范”奖章回到晋阳养护工区。面对簇拥而来的同事们的祝贺,他谦虚地说:“比起党和政府的荣誉,我做得还很不够。”
      进京领奖前,他特意穿上压箱底的新工装。在表彰大会现场,他感慨地说道:“当年脱下军装,我曾担心辜负军人的称号;如今身上的这套养护服,让我明白,守护好老百姓的出行路,就是军人的另一场‘持久战’。”
      载誉归来后,李晋刚在省厅座谈会上分享心得,提出三个“一厘米”倡议。他深知交通事业的重要性,劳模精神是其中奔涌的热血。如今,他依然每天提前巡查设备,手机24小时待命。他说:“全国劳模的称号,是让我带着更多人往前冲的‘发令枪’。”他准备编写工作日志,传承27年的养护技术和应急抢险经验。
      从“保家卫国”到“保路畅通”,从晋城公司“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到“晋城市劳动模范”“山西省劳动模范”,再到“全国劳动模范”,李晋刚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却在日复一日的养护作业中,在一次又一次的抢险冲锋中,在一回又一回的技术革新中,书写着新时代劳模精神的生动注脚。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01期

    • 第2025-04-24期

    • 第2025-04-17期

    • 第2025-04-10期

    • 第2025-04-03期

    • 第2025-03-27期

    • 第2025-03-20期

    • 第2025-03-13期

    • 第2025-03-06期

    • 第2025-02-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