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高质量加快推进前期工作,是确保项目落地实施和规划目标顺利实现的基础。自国家出台《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函〔2023〕115号)以来,省厅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强化要素保障、深化前期改革等举措,推动特许经营项目前期工作跑出“加速度”。
截至目前,繁峙至五台高速公路、国道108太原过境段等30个项目的特许经营方案已获核准,总规模2000公里、总投资1700亿元,项目核准数量、投资额度均居全国前列。
创新三级协同机制形成项目推进合力
一是建立省级统筹调度机制。省政府高位推动,分管副省长逐月调度,对11个地市实行动态管理,要求前期工作推进迅速、服务业指标超额完成的市认真总结经验、并作经验介绍,前期工作推进滞后、服务业指标未达标的市明确短板弱项、作出表态发言。同时对前期工作中的难点堵点,省政府组织相关省直部门、市政府联合集中办公,强力攻坚。二是建立精准考核激励机制。省厅建机制强考核立清单,通过“月排名、季通报”督导推进,同时把项目推进情况纳入各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并与次年资金安排挂钩,奖优罚劣。三是建立市县清单管理机制。市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交通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协同推进,按照职责分工,建立任务、责任、时限三张清单,细化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有力有序推进。
构建要素保障体系夯实项目实施基础
一是强化资金要素保障。省厅会同省财政厅印发了《山西省“十四五”公路水路建设养护投资政策和补助标准》,对于经济效益较差的省级高速公路,省财政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由省市县共同筹资建设;对于普通国省道收费公路项目,在不增加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十四五”期省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用于支持收费公路建设,推动市县政府共同出资建设。二是强化用地要素保障。省市县三级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林草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将公路项目全部纳入国土空间规划,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基本农田全部进行补划调整。在用地规划指标方面,省级项目应保尽保,其余项目一事一议;在补充耕地方面,省级每年切块安排7000亩由省厅统筹用于公路建设项目。省直各部门共享“山西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一张图”数据系统,从源头支撑公路项目选线,如已开工的省道247忻州段项目在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借助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合理避让了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做到了用地报批效率和节约集约用地的高度统筹。
深化前期工作改革提高项目审核效率
一是会同省发改委出台了《公路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指南(试行)》,鼓励压茬平行推进可研、初步设计、专项评估及用地手续办理,尽最大努力提高前期工作质量,且初步测算可缩短前期工作周期半年以上。二是印发了《山西省公路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招标文件编制指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招标文件编制,提高了招标质量和效率。三是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收费公路特许经营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特许经营方案审查要点》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特许经营项目前期工作流程和审核重点,同时优选国字号、高水平咨询评估单位,采取集中办公的方式,全面提高行业审核质量和效率。
实施全周期管控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一是2023年PPP项目暂缓审批期间,各级交通部门持续推进项目技术方案论证,不断深化线位方案、技术标准、建设规模研究,尽最大努力稳定建设方案。二是积极对接省直有关部门,持续推进用地、环评、水保、文物等专项工作,支撑稳定项目建设方案。三是协调省发改委提前开展项目技术方案咨询评估。通过以上措施,各项目建设方案提前达到可研深度,线位方案、技术标准及投资均已稳定,为特许经营方案的编制与报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出台后,省厅第一时间安排各项目实施机构提前启动特许经营方案、投资人招标及全过程咨询招标等文件等编制工作,在核准特许经营方案一周内,即可启动特许经营者招标。
当前,我省共有23个项目已完成特许经营者招标,8个项目已开工建设。下一步,省厅将全力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