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暮春,吕梁山褪去往日的青涩,漫山遍野浸染着深浅不一的绿意。油松、侧柏在山风中舒展苍翠枝丫,山丹丹花点缀于草甸间,如跳动的火焰。层层叠叠的梯田里,新插的秧苗随风轻摆,与山间蒸腾的薄雾交织成一幅灵动的水墨长卷。蜿蜒的公路穿行于峰峦沟壑之间,时而盘旋直上云雾缭绕的山巅,时而隐入山花烂漫的谷底,成为这壮美山色中不可或缺的线条。
此时的吕梁公路分局迎着浓浓春意,化身守护大道的“山林卫士”。他们以省厅、省局部署为号角,将“预防为主、精细管理、质量优先”镌刻成行动指南,锚定“安全畅通、环境优美、服务优质”三大目标,以“严要求、高效率、精细节”为标尺,在这片充满生命力的山川间铺开养护画卷。养护工人们的身影穿梭于绿荫掩映的道路,他们手持检测仪器、肩扛养护工具,用专业与汗水为公路“强筋健骨”“梳妆美颜”,让养护作业与吕梁山盛景相映成趣,共同奏响新时代公路养护的奋进乐章。
徒步“问诊”路况
筑牢养护根基
分局精心组织公路养护技术骨干,对所辖路段开展地毯式排查,从路基、路面到桥隧涵构造物,从交安设施到公路沿线附属设备,无一遗漏。工作人员采用徒步巡查方式,细致记录每一处细节,对原始数据、影像资料系统进行精准采集、分类归档。针对排查出的路面病害,技术人员深入研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路一策”养护方案,为全年公路路况评定与小修保养工作提供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数据。同时,结合春季冻融期地质特点,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建立动态工作台账,运用专业技术手段科学评估风险,细化整治措施。在隐患路段设置醒目警示标牌,实时监测地质变化,做到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排查信息及时汇总上报,确保风险可控。
深耕日常养护
高效处置病害
按照“有缝必灌、防患未然”的预防性养护理念,分局对管养路面实施沥青路面灌缝作业。通过精准操作,有效延缓路面破损进程,显著提升路况质量,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为公路穿上“防护衣”。针对巡查发现的坑槽等路面病害,分局强化人机协同作业模式,严格遵循“圆洞方补、浅洞深补、连续坑槽合并补”工艺规范,按照“切割、开挖、清理、修补、压实”标准化流程修复。根据交通流量、路段重要性等因素,科学划分坑槽修补优先级,对交通流量大的路段实行即查即修,确保修补后的路面边缘整齐、接缝平顺,切实保障行车安全舒适。
织密排查网络
护航安全通行
严格落实省厅、省局关于汛期暑期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部署,依据《重大风险隐患自查排查指南》,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开展隐患排查。重点检查路基稳定性与边坡防护设施完整性;对路肩边沟、桥梁涵洞排水系统进行“体检”,确保排水畅通;对临崖临水、易发生塌方泥石流等地质不良路段,仔细核查警示标识设置情况,做到隐患“零死角”排查。同步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详细记录隐患位置、类型、数量等信息,制定“一处一策”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人与整改期限,实施隐患“发现—整改—验收”全过程闭环管理,全力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扮靓路域颜值
提升通行品质
集中调配人力与机械设备,开展路域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清扫路面杂物,及时清理清运路面抛洒物、沿线垃圾;对路肩边沟进行整修,疏通排水沟渠,清除路肩杂草,让公路展露整洁新颜。采用机洗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内道路护栏、警示牌等安全设施进行深度清洗养护,去除污渍、恢复设施清晰可见度。同步开展安全设施维护工作,修复损坏部件,紧固松动装置,有效降低安全隐患,为过往司乘营造安全、舒适、美观的通行环境。
截至目前,吕梁分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926千米的灌缝作业为公路筑牢防线,4.53万平方米的坑槽修补重塑平坦通途,2.72万平方米的刷油罩面焕发道路新生……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养护人头顶烈日、脚踏泥泞的坚守。
接下来,吕梁公路分局将继续扎根这片热土,以路为弦、以梦为谱,持续提升养护精细化水平,让公路与吕梁山的自然风光共生共荣,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便捷出行铺就更加坚实的通途,在青山绿水间书写公路养护事业的壮丽篇章。
(严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