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七一”专刊

我的“七一”党课

吕成民

  “七一”,这是一个神圣、光荣的日子,鲜红的旗帜迎风飘扬,我们的队伍斗志昂扬!今天我给大家讲点什么呢?放下手中的《甲申三百年祭》书稿,沉思良久,突然间,脑海中闪过两个字:“立信”!没错,就是它!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党一路走来,始终保持着忧患意识,时刻保持着清醒头脑,确保了我们党行稳致远,朝气蓬勃!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古今中外,千百年来,因为作风败坏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很多很多!我想,就从这里给大家讲起吧!
  从《甲申三百年祭》中的“窑洞对”“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深谋远虑
  80多年前,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立即受到了我们党的高度重视,明确宣布把它作为全党的学习材料,告诫全党要以李自成为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在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向北平进发时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我想到了:在抗战即将胜利的前夜,毛主席和黄炎培在延安的窑洞里,畅谈了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跳出周期率的坚定回答,成就了一段共产党人与民主党人的经典佳话。
  我想到了:在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在会上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是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时,共产党人在如何正确对待胜利和执政的考验,如何防骄戒奢、居安思危,如何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清醒认识。
  我想到了: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是在党历经百年、成就辉煌之时,告诫全党,要居安思危,时刻警惕我们这个百年大党会不会变得老态龙钟、疾病缠身;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从“一根灯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延安作风”到“八项规定”的一脉相承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我想到了: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按照规定,夜晚办公可点三根灯芯,可毛主席却带头勤俭节约,每天晚上坚持只点一根灯芯。在微弱的油灯下写出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开辟革命独特道路的光辉著作,生动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和艰苦奋斗精神。
  我想到了:从“不拿群众一个红薯”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是我们党和军队纪律严明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生动写照,为党和人民军队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提供了纪律和作风保证。
  我想到了:“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穿着打有大块补丁裤子作报告的毛泽东”、“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成背心的彭德怀”、“用线绳系着断了腿的眼镜的林伯渠……”这是美国作家斯诺在1936年到陕北采访时发现的存在于共产党人之中的一种伟大力量。“除却插在朱德或周恩来上衣胸前口袋里的那支钢笔之外,你几乎看不到任何等级上的标志”,对这一印象异常深刻的是在延安采访的美国学者托马斯·亚瑟·毕森。“所有的政府官员和党员都得耕地,这样来生产他们自己 的 粮食,同时也就减除了当地农民身上的负担……党和党的工作人员赖以为生的不是税收,而是他们自己额头上的汗水。”这是美国《时代》周刊驻中国特约记者白修德在《中国的惊雷》中的记述。
  从“鱼水关系”,“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到“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世代相传
  在延安,人们常用“鱼水关系”比喻共产党与群众的关系,毛泽东主席对此却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水可以没有鱼,鱼不能没有水”,我们共产党人因此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朱德在延安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只有一件秘密武器,就是密切联系群众”。这样的作风外国记者看得到,中国人民更看得到。这就是斯诺讲的“东方魔力”、“兴国之光”,这就是我们党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我想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语重心长:“全党同志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艰苦奋斗精神的再号召、再动员。
  我想到了:“徙木立信”,立的是老百姓对国家的信任。而制定和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取得人民群众信任的庄严承诺,是我们党不断前进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句诗出自苏轼的《赤壁赋》,提醒人们要知道感恩,要知道知足,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面对功名利禄、物质享受和个人待遇时能更好地把握自己,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一路筚路蓝缕,历尽千辛万苦、千难万险,才找到了一条适合我们国情的道路,才走到了今天,才有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
  “信”已立,作风建设这个“传家宝”,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作为共产党员,我们既是历史的见证者,又是未来的创造者,愿我们永远保持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党的事业薪火永续。
  这就是我的“七一”党课!

  (作者单位:长直公路超限检测站)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6-26期

  • 第2025-06-19期

  • 第2025-06-12期

  • 第2025-06-05期

  • 第2025-05-29期

  • 第2025-05-22期

  • 第2025-05-15期

  • 第2025-05-09期

  • 第2025-05-01期

  • 第2025-04-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