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经济新闻

善用乡村治理积分制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关于“山西蒲县乡村治理积分制”的调查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方式。所谓积分制,是指将村庄各项事务转化成具体的量化指标,由评分员对标村民行为并赋分,从而评价村民日常行为并形成激励约束机制的一种创新治理模式。山西蒲县以“道德银行”建设为依托,以“星级农户”评选为载体,村民可以用累计积分兑换物品和获得荣誉表彰,既实现了物质奖励,又能收获精神鼓励。积分制有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力量,也有利于探索“党建引领、全民参与、三治结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加快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

实践探索:小积分推动乡村大变革

  积分制促进产业振兴。积分制注重正向激励,通过干部入户分散记分,培育引导群众争当“勤劳创业之星”。例如蒲县山中乡对“农户用足用活强农惠民政策,促进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规模养殖等产业”“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带动村民增加务工收入,促进共同致富”行为奖励积分,这些奖励措施有利于激励农户延长农业产业链,通过农村合作社形式壮大提质集体经济,聚集和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增强集体经济组织供应链垂直协作程度,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从而实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产业变革。
  积分制推动组织振兴。积分制的运行就是将基层治理的复杂制度简单化,把资源聚集在党组织周围,以制度建设为切入,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统筹激活服务要素,构筑起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实现乡村治理有效。例如蒲县黑龙关镇组建矛盾调解、安全协管等服务性队伍,为村民“戴上安全帽,摘掉贫困帽”,定期不定期开展村民议事,协商解决基层社会的各项问题。积分制对于村民来说参与门槛较低,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直接与积分挂钩,并通过直观数据反映出来,这就激活了农民主体力量,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效能感。
  积分制助力人才振兴。积分制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过程中,可以加快培育涉及农村生产经营、公共服务、乡村治理、乡村科技等方面的新型农业人才,有利于造就一批乡村本土人才。积分制为乡村人才发挥作用提供重要平台,具有本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可以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借助乡村发展政策扎根农村、施展才华。积分制可以吸纳缺少进城就业机会的村民留在农村创业,他们既可以在家门口利用多种方式实现收入的增加,又不用离开家庭,还能收获技术、名誉和面子,成为村庄致富带头人。
  积分制引导文化振兴。积分制的作用在于抵制消费主义的蔓延,“移风易俗之星”的评选活动能有效利用“软法”来遏制“天价彩礼、葬礼大办、人情消费”等乡村不良风气,有利于引导村民通过建设多元文化对冲消费主义文化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的破坏性影响。积分制助推文化振兴还表现在对农村互助养老的探索。互助养老模式主要是由有劳动能力的低龄老年人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高龄老年人提供基本照料,低龄老年人除获得奖励积分外,还可以获取服务补贴。积分可以在超市兑换物品,也可以抵扣自己未来被照料时所需承担的部分费用,成为应对农村老龄化的最佳武器,实现了老有所为和老有所养。
  积分制助推生态振兴。积分制引导农户做到“五净一规范”,即院内净、房间净、厨房净、厕所净、个人卫生净和物品摆放规范,引导农户将生活垃圾倾倒到指定地点,自觉维护公共卫生,不占用公共道路,不乱搭乱建。对“大力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等”行为奖励积分。利用“卫生整洁之星”评选活动,倡导农户自觉遵守农村卫生环境规定,有利于促进农户为改善人居环境贡献力量,着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助推乡村生态振兴。

振兴之策:用好积分制助力新农村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首先,积分制要考虑各地具体实际、自身资源禀赋和物质资源条件,而非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使其呈现边际效益递减和不计成本的盲目运用。其次,积分制应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坚持治理思维的更新化。应始终尊重村民切身利益,不断更新制度体系、方法和手段,先小范围试点,再大规模推广。
  发挥基层党组织“四力协同”作用。乡村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是乡村治理的领导者、村民利益的代表者、农村发展的推动者,发挥着凝聚民心、引领发展的作用。政治领导力是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的根本,思想引领力是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的关键,群众组织力是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的保障,社会号召力是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的基础,积分制助推乡村振兴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多维一体”的治理能力,构建综合体系从而形成乡村建设的合力。
  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助力积分制管理。数字乡村建设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落实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推进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的一体化治理,能够有效覆盖乡村生产管理、流通营销、公共服务与监管决策。建设数字乡村能够有效赋能积分制管理,降低积分制运行过程中的技术成本,为乡村振兴打造数字引擎。实施积分制需要不断优化数据采集管理,拓展和深化农村现代化数据采集体系,以积分制的需求为导向,激活乡村数字化发展新活力,优化乡村资源要素,注重乡村发展主体之间的协同联动和改进治理效能,建立更高质量的乡村振兴。
  引入社会力量持续参与积分制治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积分制参与乡村振兴,要重视社会力量协调政府、市场和村民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以社会组织为载体的社会力量近年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对农村发展形成有益补充。农村社会组织独立于行政力量之外,更具话语权,其吸引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培育村民主体性,实现村社再组织化。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积分制治理有利于农村社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良性政社互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伟嘉苏昕) (本文系山西省科技战略研究专项(原软科学)“数字化赋能山西省乡村智治的有效性及创新性研究”[ 项目编号202104031402044]阶段性成果。)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8-30期

  • 第2022-08-26期

  • 第2022-08-23期

  • 第2022-08-19期

  • 第2022-08-16期

  • 第2022-08-12期

  • 第2022-08-09期

  • 第2022-08-02期

  • 第2022-07-29期

  • 第2022-07-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