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乡土文化

全景式呈现山西农大特色教育风范

——《农科院校“实践育人”特色化探索与实践》广受关注

  •   传承百年农大“崇学事农”的精神,讲述农科院校“实践育人”的故事。在日前揭晓的2021年度山西省社科研究优秀成果“百部(篇)工程”奖项中,由山西农业大学黄大年教师团队首席专家何云峰教授牵头编写的《农科院校“实践育人”特色化探索与实践》专著,从全省355项成果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再一次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
      “实践育人”对于高等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农科院校“实践育人”特色化探索与实践》最早受到人们关注,是由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何云峰教授牵头,以《农科院校“实践育人”的特色化探索之路》为题,申报获批2020年度教育部思政文库项目。同时,文稿于2021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系当时全国高校共5批136部入选高校思政文库书稿中仅有的3所农林院校4部书稿之一,一时好评如潮、载誉四方。
      一部围绕“实践育人”的专著,之所以一次次夺人眼球,凸显出了何云峰教授和他的科教管理科研团队十多年潜心研究“实践育人”的积淀,以及以山西农业大学为范本对当下农科院校完善和创新“实践育人”理论体系建设的突出贡献。
      作为山西省“1311”工程思政工作实践育人协同中心改革探索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农科院校“实践育人”特色化探索与实践》全书共七章,32.9万字,史料丰富、数据翔实、案例生动、逻辑清晰,用长镜头的方式聚焦了山西农业大学这所扎根三晋、情怀“三农”的全国重点大学,从铭贤学校的“学以致用”“真知力行”到山西农学院的“向工农开门”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再到山西农业大学的“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在长达115年办学历史长河中“实践育人”的特色探索。
      在讲述这些“实践育人”的故事中,立足展现农大师生“学农兴农”“强农兴农”的风采,何云峰教授和他的团队打破常规,综合运用了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理论,紧紧围绕“实践”这个关键词,从为了实践:立足实践需求,服务“三农”发展;通过实践:融实践于课程,发挥育人功能;基于实践:注重模式提炼,构建育人载体;走向实践:坚持多维协同,服务国家战略等多个层面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阐述。
      从经验中生成理论、把实践转化为课程、融育人理念于实践育人、从理念创新到实践创新、将学理研究与实践行动交互……《农科院校“实践育人”特色化探索与实践》全景式呈现山西农业大学躬耕百年“实践育人”的风范,为农科院校拓展实践育人资源与创设实践育人课程指明方向,提炼出了农科院校实践育人的四大长效机制,总结出了农科院校“实践育人”走依托课堂、平台、志愿服务三大载体的特色化发展路径,提出了遵循农科院校“实践育人”规律“五维结合”的理性思考与建议,可谓既有历史的维度,又有政治的高度,更有理论的深度。
      《农科院校“实践育人”特色化探索与实践》,一本农科教行业不可多得的好书!一本值得珍藏和研究的好书!

    本报记者金建强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0-18期

    • 第2022-10-14期

    • 第2022-10-11期

    • 第2022-09-27期

    • 第2022-09-23期

    • 第2022-09-16期

    • 第2022-09-09期

    • 第2022-09-06期

    • 第2022-09-02期

    • 第2022-08-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