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职责和使命,心怀敬畏与真诚,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是新闻人不懈的追求与不变的担当。11月8日,新闻人迎来第23个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把镜头对准自己。
新闻是历史的第一卷手稿,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实习期间,我用文字记录下了一个个新闻事件。犹记得,自己在写第一篇新闻稿时是多么不知所措:抓不准新闻切入点,抓不住事件的重点,主题不明确,文字不紧凑,一连改了好几次,自己还是不满意。后来,通过认真拜读老师们的文章和自己被老师修改后的稿件,我才渐渐领悟了做好新闻工作:心中有情,笔下才能有魂。
记者的笔能写到的最远的地方,不是电话通到了那里,而是脚步迈向了那里。记得第一次去吕梁市离石区王营庄村采访时,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害怕漏掉了一些环节对报道会有影响,所以显得特别紧张。这时,随行的智慧生活报孟宪亨老师很耐心地告诉我,哪些是很重要的部分,要询问清楚、仔细记录下来。
不敢去提问,即使提问也唐突……虽然在采访中遇到了些许困难,自己也显得很笨拙,甚至可以说稚嫩……然而,毕竟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以后的每一次前进都充满了可能。我终于明白了: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同时也让我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态度要端正,如果某个方向行不通,可以换一种方法、换一种思路。
如今各媒体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采写新闻很多情况需要独立完成。所以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记者,不仅要能编会写,还要掌握短视频制作,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质量,采访、写作、摄像、剪辑、制作……任何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奋斗是青春的厚重底色。认真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敢于吃苦,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作为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我们要学会用“遍踏山坳走向群众”的脚力、“入木三分明辨是非”的眼力、“坚持真理学习不止”的脑力、“力举千钧纸一张”的笔力,让笔端汇集民声,文字承载思想,真正做到为党立言,新闻报国;要始终牢记:把握正确导向,把根深深地扎进泥土、融入生活,心贴大地,情系基层,采制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让更多的人看到山西、读懂山西、爱上山西。
闫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