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养殖宝典

冬季 养殖场如何做到有效消毒

  冬季由于舍内外温差较大加上通风不良,舍内会非常潮湿,很多养殖场易发传染病。冬季应坚持消毒,定期消毒,把消毒工作制度化。如何正确消毒,有几点建议:

消毒剂种类

  常见的消毒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化学消毒、物理消毒和中药消毒。
  化学消毒剂:含氯消毒药(漂白粉、84消毒液)、强氧化物类消毒剂(过硫酸氰钾、过氧化氢、过氧乙酸、臭氧)、醛类消毒剂(甲醛、戊二醛)、含碘消毒剂(聚维酮碘)、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癸甲溴铵);
  物理消毒:如紫外线、臭氧、火焰喷枪等;
  中药消毒:使用苍术、艾叶、薄荷、藿香等中药采用点燃熏蒸的方式进行消毒。

消毒要点

  1、消毒前应彻底清除圈舍内污物
  畜禽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污物中很容易滋生病原微生物,尤其患病动物的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即使临床健康的动物也可能携带有病原微生物,此外,畜禽的分泌物及排泄物中也存在大量的条件致病菌,这些都可能造成疾病的发生和蔓延。消毒前经过彻底清扫,可以大量减少圈舍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和数量。
  2、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选择消毒药时,不但要符合广谱、高效、稳定性好的特点,而且必须选择对养殖动物无刺激性或刺激性小、毒性低的药物。强酸、强碱及甲醛等刺激性、腐蚀性强的药物,以及一些物理消毒方法,虽然对病原菌作用强烈、消毒效果好,但对养殖动物有害,不适宜作为带猪消毒的消毒剂。化学类消毒剂可选择聚维酮碘、过氧乙酸、过硫酸氰钾复合盐等。
  3、正确使用消毒药品
  按其使用说明书的规定与要求配制消毒药液,药量与水量的比例要准确,不可随意加大或减少药物的浓度,否则会影响消毒效果,严重者还会引起不良后果。比如饮水消毒要严禁任意加大消毒药的浓度,这样做虽然有效地杀灭了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但也能杀灭或抑制畜禽肠道内的正常菌群,造成畜禽腹泻或继发肠道疾病。
  4、配制足够的溶液量
  带体消毒时应使圈舍内物品及畜禽等消毒对象达到完全湿润,否则消毒药粒子就不能与细菌或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直接接触而发挥作用。
  5、消毒的时间和频率
  消毒的时间:带体消毒的时间应选择在每天中午气温较高时进行较好。温度与消毒的效果呈正相关,应选择在一天中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消毒工作。
  消毒的频率:一般情况下,舍内带体消毒以一周两次为宜。在疾病流行期间或养殖场存在疾病流行的威胁时,应增加消毒次数,达到每周3-4次甚至每天一次。
  6、选择不同的消毒剂交替使用
  畜禽的疾病繁多,所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也多样,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对不同消毒剂的敏感程度不同,养殖场使用单一的消毒剂很难保证消毒效果。因此,养殖场在进行消毒时,最好是选择两到三种不同种类的消毒剂进行轮换交替消毒,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消毒效果,有效清除场地内的病原微生物。
  7、消毒时消毒药物要现配现用
  尽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一次用完,如果配好的消毒药物放置时间过长,会使消毒药液的浓度降低或完全失效。

注意事项

  冬季天气寒冷,舍内保温很重要,但是通风比温度还重要,通风也是很好的消毒,因此要重视通风的问题,通风具有以下几点好处:
  1.增氧、减少舍内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
  2.减少舍内病原微生物的浓度;
  3.减少舍内粉尘;
  4.减少舍内湿气,降低湿度。
  总之,消毒是疫苗免疫与药物防治的有效补充,是养殖场传染病控制的重要措施,是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的中心内容,贯穿于规模化畜禽养殖模式下的全部生产环节,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不能掉以轻心。

郑诚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2-09期

  • 第2022-12-06期

  • 第2022-12-02期

  • 第2022-11-29期

  • 第2022-11-25期

  • 第2022-11-22期

  • 第2022-11-18期

  • 第2022-11-15期

  • 第2022-11-11期

  • 第2022-11-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