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综合新闻

闫红海:让农特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赶快再装20箱苹果,今天一并发出去,一会儿快递就来取件了,别耽误顾客收货。”1月9日,在翼城县中卫乡东浮图村村东的一处农家小院内,小闫农特的负责人闫红海正在和母亲以及两个女儿紧张地忙碌着,今天将要发走的苹果在他们的手里严格地过着一道道工序。
  虽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但越是年关,闫红海越是忙得不可开交。守在田间地头的他,反而迎来了一年里最忙碌的时节。
  “瑶瑶,看一下单子,是不是确认无误。”“梦瑶,再往过送点网袋,多拿点箱子。”“装好的箱子看看有多少了,还差多少啊?”……两个上大学的女儿被闫红海一遍遍地叫着。
  今年48岁的闫红海一直是个有想法的新农人。他的父亲早先在农业社的时候就照看着村里的果园,土地下户后率先发展起了苹果种植,他们家的苹果种植史有近40年了。自己家的11亩苹果成熟后多是等着客商上门收购,挑拣压价是正常的事。
  “最初只是想给家里的苹果找销路,没想到后来不仅自家的苹果全卖出去了,由于供不应求,还帮附近的乡亲们卖了不少。”说起做电商的初衷,闫红海直言不讳。
  4年前,闫红海见到亲戚朋友都在淘宝上买东西,千里之外的东西轻轻松松就到了本地,于是就萌生了是不是也能把自家的苹果也通过类似的方法卖出去。有了想法,闫红海没有迟疑,立刻就去问别人,问大学的女儿。
  了解基本操作后,他就在微信朋友圈发出自家的苹果照片,介绍了品种、口味。他说,也没想能卖出去,结果远在上海的网友王爱霞大姐第一个在对话框留言,说看着苹果品相挺好,就是不知道好不好吃?闫红海跟王爱霞要了地址,说发给你先尝尝,好吃了你再付钱。没想到的是,这位姐姐品尝后非常认可,她在朋友圈宣传,上海的好多订单就过来了。时至今日,王爱霞大姐还是他的农特产品复购者。
  闫红海说:“我的生意做得好,主要靠的是‘回头客’,我做生意的出发点首先就是以诚待人、童叟无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这些年下来,很感谢我的‘微友’们,我的固定客户已经超过了300人,他们吃了产品后会免费帮我‘做广告’,一个人辐射带动一群人,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福建购买者王林祖籍翼城,父亲是南下红军,他对翼城农特产品有着很深的乡亲情结,他时常一次性购买20多箱苹果,还有好多本地土特产。他常对闫红海说,这些东西咬一口都是家乡的味道。
  几年下来,闫红海已经成长到自行运作视频号,在视频号里详细介绍每样土特产的来龙去脉。他销售的产品也从单一产品苹果增加到梨、柿饼、小米、石子饼、浆水、牛肉丸子等,农特产品也源源不断地发到了上海、江苏、福建、天津、四川、贵州、浙江等地。
  说到未来,闫红海坦言,脚有家乡泥,岂能忘初心。他将继续努力,让家乡的农特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宋榜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1-13期

  • 第2023-01-10期

  • 第2023-01-06期

  • 第2022-12-30期

  • 第2022-12-27期

  • 第2022-12-23期

  • 第2022-12-20期

  • 第2022-12-16期

  • 第2022-12-13期

  • 第2022-12-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