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分析病虫源基数、种植结构、作物布局和气候因素,预计今年全省农作物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小麦、玉米、马铃薯部分病虫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程度重于2022年,全省发生面积1.05亿亩次左右。
小麦病虫
总体偏重发生。其中麦蜘蛛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20万亩次;蚜虫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00万亩次;地下害虫总体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00万亩次;吸浆虫偏轻发生,发生面积4万亩。白粉病总体中等发生,在部分高水肥及旱地麦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20万亩;纹枯病在高水肥麦田偏轻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40万亩;叶锈病偏轻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条锈病偏轻流行,在运城、临汾部分麦田有中等流行的可能,发生面积15万亩;茎基腐病、赤霉病呈逐年加重发生态势,在运城、临汾部分麦田有中等发生的可能。
玉米病虫
总体中等发生。其中一代玉米螟偏轻发生,在晋南春玉米田以及晋北、晋中甜糯玉米集中种植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玉米蓟马在中南部地区玉米苗期偏轻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60万亩次;玉米叶螨在中、北部干旱少雨的地区有偏重发生的可能,发生面积350万亩次,为害盛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双斑萤叶甲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50万亩;以小地老虎、蛴螬、金针虫为主的地下害虫在各玉米种植区的沿河下湿地偏轻发生,发生面积420万亩次。玉米大(小)斑病中等发生,在忻定盆地、大同盆地、晋中东山以及太行山等冷凉山区种植密度大、通风不良的下湿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00万亩;玉米丝黑穗病在大同、太原、吕梁、长治等地偏轻发生,局部早播重茬低洼下湿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茎基腐病在忻定盆地、太行山冷凉地区有偏重流行的可能;叶螨、点蜂缘蝽、甜菜夜蛾、棉铃虫等害虫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有一定威胁。
马铃薯病虫
总体中等发生。其中二十八星瓢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次;豆芫菁总体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晚疫病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20万亩;病毒病总体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
杂粮病虫
总体中等发生。其中粟叶甲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粟灰螟偏轻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次;谷子黑穗病总体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谷子白发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谷瘟病总体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0万亩。高粱蚜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60万亩。
果树病虫
总体中等发生。其中苹小卷叶蛾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次;果树蚜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00万亩次;金纹细蛾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次;果树叶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00万亩次;桃小食心虫偏轻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次。苹果树腐烂病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00万亩;苹果褐斑病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20万亩;斑点落叶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20万亩;果树白粉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炭疽菌叶枯病在部分果园呈偏重流行态势。
蔬菜病虫
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900万亩次。其中保护地蔬菜蚜虫、斑潜蝇、粉虱等小型害虫偏轻至中等发生;保护地蔬菜瓜类白粉病、黄瓜霜霉病、叶霉病、番茄疫病、病毒病、苗期病害、枯萎病中等发生;露地蔬菜田小菜蛾、蚜虫、甜菜夜蛾、菜青虫、粉虱等中等发生,部分管理差的菜田偏重发生;露地蔬菜病毒病、茄子黄萎病、番茄疫病、辣椒疫病、大白菜霜霉病等中等发生,部分管理差的菜田偏重发生。
来源: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