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时光印记

儿时乡村

  故乡很小,小到很少有人听说过,但这个小山村有许多让我难以忘怀的事情。退休后重忆儿时往事,总会像咀嚼甘蔗一样回味无穷。
  记忆中,农村广播的开通曾让小山村沸腾。村里小广场高木杆上的广播匣子,忽而说话忽而唱歌忽而唱戏让人惊喜入神。当时我问了一个傻傻的问题,小小的匣子怎么能容得下那么多人?大家你瞪我我瞪你,老半天没有人吱声。那时的农民普遍不识字,自然谁也不可能说清。但只要广播匣子一发声,人们就会自发向小广场聚拢。有时广播会几天不通,人们会急得相互问询。大人会沿着线杆查看,我们小孩也会跟跑始终。
  少年时光里最喜爱的是能看场电影,我至今还记得那来之不易的情景。放电影那天,村民们抬的抬扛的扛,帮忙运来放映机和柴油发电机,迎接场面犹如娶媳妇那样热烈欢腾。除了村里的放映日,如果还想再看电影,那就得到周边七八十里外的邻村。那时只要听到有放映消息,大人小孩就提着马灯早早去抢占有利地形。至今我仍记得电影《槐树庄》里郭大娘带领群众与各种困难做斗争,胜利完成了土地改革和农村合作化。
  皮影戏偶尔也可一见,两根竹竿挑一块大白布,后面藏一些人,时而舞枪弄棒时而扭捏斯文,伴着咿咿呀呀的台词,让人回味无穷。
  听大鼓书在当时也是幸福的事情,有人过生日包场大鼓书,既讲了排场又可答谢乡亲。这场刚完有人就又打听下次会是谁家,希望大家都能继续沾沾好运。那时村里还有一些有文化的人为大家讲故事,地方不固定,在茶余饭后或劳动小憩时即可进行。它捧红了谈古论今的老者和爱看书的青年,天长日久,年少的我也跻入其中。
  荡秋千也是农村青少年爱做的事情,高高的杉木杆架拴着粗粗的麻绳,你坐我推晃悠得十分有劲,荡得越高人越高兴。
  还有踩高跷,这在农村也是青少年十分喜爱的活动,大家坐在高台上把高跷绑稳,胳膊腿协调摆动,想走就走想停就停。
  时不时村里还会来些江湖艺人,有的嘴喷火龙,有的耍猴,还有的表演气功……令人咋舌的是气功大师肚子上压着大大的磨盘,磨盘上面居然还要站人,那时的我总觉得不可思议。
  时光向前潮落潮涌,陈年旧事终究会被尘封。激活那个岁月不可多得的记忆,深知它连接的才是更为精彩的人生。

温茂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4-11期

  • 第2023-04-07期

  • 第2023-03-31期

  • 第2023-03-28期

  • 第2023-03-24期

  • 第2023-03-21期

  • 第2023-03-17期

  • 第2023-03-14期

  • 第2023-03-10期

  • 第2023-03-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