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综合新闻

破解“三难” 催生“三变”

——高平市多项措施助招聘到村工作大学生“有根有为”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高平市北城街道办许庄村的许嫣雯策划了一场“我在许庄赶大集”系列活动,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着实火了一把。
  许嫣雯是2021年从河南大学毕业回村工作的大学生干部。回村以来,她发挥优势、运用新媒体,参与开发建设了乡村振兴云平台、策划开展了“我在许庄赶大集”系列活动,投身打造了“花田乡舍、山居许庄”,真正把根扎在了农村这片广阔的沃土!
  吸引像许嫣雯这样的大学生回村工作是高平市开展“乡村振兴万人计划”的一部分,为此,该市配套制定《高平市乡村振兴新生代综合培养计划(试行)》,出台15项措施,开展“三大系列·八项活动”,推动“乡村振兴万人计划”从事得其人演进迭代到人尽其才、人人成才,让招聘到村工作大学生“有根有为”。

破解留人难,让“小跳板”变“大舞台”

  为了让大学生能安身安心、扎根扎深,高平市委真金白银投入,真心实意关爱,培育增强归属感、存在感、认同感。
  “三重保障”增强归属感。该市财政列支150万元,强化基础保障。第一重“保证能生活”:协调各乡镇因地制宜通过集体宿舍、集体租房等方式让大学生“能住下、能住好”,按照每人2000元的标准配备统一标识的春秋装、夏装等基本生活用品;第二重“保证能安心”:为招聘到村工作大学生统一办理15万元额度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按属地原则全部纳入乡镇工会,同等享受节日福利、共同参加工会活动;第三重“保证能安家”:对非高平籍的招聘到村工作大学生,明确可申报公租房,在高平新购住房的,每人一次性发放购房补贴5万元,努力让优秀人才留在乡村、爱上高平。来自长子县的张惠杰表示:“因工作原因,我计划在高平安家。但像我这样普通家庭出来的年轻外地人,在高平购房压力很大。这5万元购房补贴对我购房落户帮助很大,如果有幸在我们这批新生代中找到另一半,10万元购房补贴将极大缓解我的购房压力,所以,非常感谢市委市政府的暖心政策。”
  “三级谈心”增强存在感。该市把招聘到村工作大学生管理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委书记每年至少座谈1次,乡镇党委书记每半年至少座谈1次,村党组织书记每月至少座谈1次;市委组织部搭建“我与书记面对面”平台,组织市乡村三级书记和招聘到村工作大学生座谈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提升“被关注度”和工作热情。
  “政治激励”增强认同感。该市建立从村级后备干部、村“两委”干部招聘到村党组织书记的递进培养机制,表现优秀的,优先评先评优、入党推优,2名表现突出的大学生干部已分别当选为晋城市人大代表和高平市政协委员,用心用情为乡村振兴涵养“活水”,培育“种子”。

破解育人难,让“小角色”变“大把式”

  高平市坚持严管厚爱结合、培训实践贯通,优化成长路径,解决招聘到村工作大学生本领恐慌、“职业迷茫”难题。
  该市组织各乡镇结合村情和大学生专业、经历、特长等因素,“双向选岗”定村,安排在乡镇机关党建、农经、信访、防疫、防火等吃重岗位轮岗锻炼6个月;到村后全部担任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履行报账员、网格员、监督员、信息员、宣传员、档案员“六大员”职能,帮助熟悉市情乡情村情民情。
  各乡镇全部成立“新生代培养办公室”,实行一日一报告、一周一例会、一月一交流、一季一竞赛、半年一述职、一年一考评的“六个一”管理模式,市委组织部为每名招聘到村工作大学生建立1名科级干部、1名乡镇干部、1名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三帮一”帮带机制,让实战派帮带新生代,激发“化学反应”。依托市委党校、乡村夜校,邀请本地“实干家”和外地“洋专家”“每周一讲”,累计培训3800余人次,全面提升综合素质。4月2日,全市举办乡村振兴新生代出征仪式即示范培训班,邀请来自上海的专业团队,围绕大学生创业、电商助农知识等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同时,通过创业“面对面”环节,让新生代代表和导师,畅谈所思所想、分享创业故事、解疑答惑,开展了一场“头脑风暴”,助力新生代成长。
  以高平“智创城”为基地,该市打造具有现场教学、直播实践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分批开展实战实训,让大学生有更多认识、参与乡村振兴的渠道。建立鼓励创业、容错纠错、“路演”展示等机制,各乡镇(街道)以青年人才党支部为基础,引导大学生发挥优势,创新创业。米山镇南坡村党支部书记牛琪通过多次调研,发现村子周边不少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多将保洁、安保等劳务进行外包。于是,她结合村中剩余劳动力有较强的求职意愿的情况,带领村集体创立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与4家企业达成服务外包合作意向,预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在一次次实战实训中,让新生代不起眼的“小角色”,淬炼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把式”。

破解用人难,让“小心愿”变“大情怀”

  年轻大学生有知识、有激情,也有愿望、有梦想,为了让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写出优质“论文”、交好时代答卷,高平组织开展了“三大系列·八项活动”。
  该市组织新生代“小分队”,参与“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大典”系列活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护林防火等中心工作志愿服务1.3万余人次,引导快速融入发展大局。
  该市创办内部期刊《长平新青年》,举办出征仪式、乡村诵读、创业大赛、演讲比赛、短视频大赛、直播带货大赛、乡村日记大赛,引导发挥专业特长,在能说、会干、善写、运用新媒体展示家乡等方面历练成长。4月2日,全市举行乡村振兴新生代出征仪式,为招聘到村工作大学生鼓劲壮行;4月中旬,市委组织部组织60余名大学生在北城街街道许庄村参加了乡村诵读活动,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5月份,市人社局开展2023年高平市星火项目创业大赛(乡村振兴新生代组别),积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
  该市团委、妇联定期组织青年联谊会,牵线搭桥,缔造幸福。4月16日,团市委、妇联举办了“芳菲花韵·约在长平”2023年高平市乡村振兴新生代交友联谊活动,通过抢数字、极速三字棋等形式多样的互动游戏,让新生代们在活动中促进交流、增进了解,找到“知己”,让他们在广阔的农村中把根扎得更深。
  此外,市委组织部通过统一制发乡情日记本,“一人一档”建立成长档案,组织开展“进千户、访万人”大调研,为农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解难题、办实事,通过助圆“小心愿”,培育家国“大情怀”,架起干群“连心桥”,让大学生在一次次“被关注”“被关心”“被感动”“被成就”中了解农业、爱上农村、爱上农民。
  目前,高平304名招聘到村工作大学生均离乡进村,已走访老党员、村民代表、致富能手、脱贫户等3.1万户,“线上+线下”宣传惠民政策2万余次,化解各类矛盾500余件,为群众办实事900余件,取得了群众认可、村“两委”信任、个人成长的良好成效。 (作者:高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毕海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6-02期

  • 第2023-05-30期

  • 第2023-05-26期

  • 第2023-05-23期

  • 第2023-05-19期

  • 第2023-05-16期

  • 第2023-05-12期

  • 第2023-05-09期

  • 第2023-04-28期

  • 第2023-04-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