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健康科普

新生儿黄疸“不容忽视”

  

一、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积聚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巩膜等黄染的疾病。
  黄疸的病因复杂,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死亡或严重后遗症。大约60%的足月儿,80%早产儿会有肉眼可见的黄疸,故应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即可。

二、新生儿容易产生黄疸的原因

  1.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宝宝宫内胎儿时期处于氧分压偏低的环境,红细胞数量代偿性增多,出生后环境氧分压提高,使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
  2.肝功能不成熟。
  新生儿出生后5天内,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5~10 天后才达成人水平,新生儿肝细胞对结合胆红素排泄到胆汁内的这一过程存在暂时性缺陷,易致胆汁淤积。
  3.肠肝循环增加。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若胎粪排出延迟,则肠壁吸收胆红素更多。
  4、运转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刚娩出的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影响血中胆红素与清蛋白的联结,使运送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三、新生儿黄疸如何分类?

  1.生理性黄疸。足月儿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出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消退。
  2.病理性黄疸。具备下列任何一项者应考虑病理性黄疸。
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浓度足月儿>221μmol/L,早产儿>256.5μmol/L。进展快,每天增高>85μmol/L,或每小时升高>0.85μmol/L 。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两周,早产儿超过4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34μmol/L。

四、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

  1.一般来说,只要宝宝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都与平素近似,无其他异常变化,就不用特别担心。出现精神反应差、无力、拒奶、发热、睡眠差、不明原因的持续哭闹、体重不增、黄疸退而复现、大便颜色变淡或呈白陶土色(可能由于肝胆疾病引起)、黄染明显(除面部皮肤发黄外,躯干四肢皮肤也发黄,尤其是手足心已经发黄)。
  2.当宝宝血清胆红素>342μmol/L时,游离的间接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造成基底核等处的神经细胞损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生胆红素脑病。该病多于出生后4~7天出现症状。严重表现有:
  
警告期。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肌张力降低,偶有尖叫和呕吐,持续12~24小时。痉挛期。出现双眼凝视、抽搐、角弓反张、呼吸节律不齐,此期持续12~48小时。恢复期。吃奶及反应好转,抽搐次数减少,角弓反张逐渐消失,肌张力逐渐恢复,此期约持续2周。后遗症期。出现胆红素脑病四联症,即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此外,也可留有脑瘫、精神发育迟缓、抽搐、抬头无力和流涎等后遗症!

五、新生儿黄疸家庭护理措施

  1.注意保暖,维持体温稳定,使体温维持在 36℃~ 37℃,不要直接将宝宝直接照射阳光或是日光灯,宝宝皮肤娇嫩这样做不但不能达到治疗效果,还容易把宝宝皮肤晒伤。
  2.给予足够的喂食(以母乳为主),尽早喂养。耐心喂养宝宝,可刺激肠道蠕动,观察宝宝排泄情况,减少肠肝循环,减轻黄疸的程度,也有利于在肠道内建立正常菌群。
  3.母乳性黄疸者可停喂母乳3天,黄疸明显下降后恢复母乳喂养,停母乳期间宜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应保持乳汁分泌,婴儿暂时改用其他代乳品。
  4.皮肤护理。观察皮肤有无破损,脐部如有脓性分泌物,涂以安尔碘皮肤消毒剂,保持脐部清洁和干燥。
  5、密切观察皮肤、巩膜的颜色变化,可把宝宝放在光线明亮处,观察宝宝皮肤及眼白的部分,如果比前一天观察到的黄或者比其他婴儿黄,就可能有黄疸,同时要观察不同的部位,如果只有脸部泛黄,表示黄疸程度并不是很严重,但如果泛黄的情形到腹部或以下时,那黄疸可能已经到达需照光治疗的程度了。
  6.不建议给予葡萄糖水或晒太阳辅助退黄,及各种没有医生指导的药物,不但无法改善黄疸,反而会加重症状,甚至会影响食欲。总之各类药物在没有得到专业医生指导不乱吃,所谓没有科学依据的小偏方更不可偏听偏信,科学带娃养娃才是硬道理。
  7.如果腹部或以下皮肤泛黄,或者皮肤泛黄的速度很快(由脸部延伸至胸部、腹部时),就要及时就医。
  此外,出生24小时内就有黄疸或是足月儿黄疸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超过4周,也是病理性黄疸的表现,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呕吐、贫血、活力变差、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发热、小便变浓茶色、大便颜色变白、四肢僵硬等情形,若有以上情形,需立刻送医检查。
  8、一些会导致黄疸或加重黄疸的状况应采取措施避免,但必须经由新生科医师处方,因某些药膏或药物会引起蚕豆症婴儿溶血,如蚕豆症婴儿应避免接触奈丸、紫药水等会引起溶血的物质。
  9、宝妈要密切观察宝宝黄疸进展情况,如宝宝有以上异常情况发生应及时就医给予对症治疗。
  对于新生儿黄疸,新手家长勿惊慌也莫忽视,精准判断,科学治疗,宝宝才能健康茁壮成长。

太原市太航医院新生儿科 郭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6-20期

  • 第2023-06-16期

  • 第2023-06-13期

  • 第2023-06-09期

  • 第2023-06-06期

  • 第2023-06-02期

  • 第2023-05-30期

  • 第2023-05-26期

  • 第2023-05-23期

  • 第2023-05-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