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芽麦压制减轻、玉米价格走强
5月底和6月初,华北小麦主产区尤其是河南遭遇“烂场雨”袭击,导致黄河以南基本都有小麦出芽、萌动现象发生,大量廉价饲用小麦冲击玉米价格。但随着小麦走强,其对玉米价格的压制作用明显减弱,导致玉米价格企稳回升,6月末全国现货均价2797元/吨,较5月上涨45元/吨。
二、下游企业需求不佳
目前,全国生猪平均价稳定在14元/公斤左右,部分地区甚至跌至13.5元/公斤左右,产业整体较上个月进一步受挫,养殖理论利润处于头均亏损300元左右。
玉米深加工方面,虽然开机率终于回升至接近去年同期水平,但目前每吨生产仍亏损100-200元之间(东北、华北区域差异)。
在如此背景之下,下游企业面对原料涨价的心情可想而知,虽然原料涨价会产生一批阶段性拿货行情,但在需求不佳的情况下,此种情况终究无法持续。
三、进口压力并未减轻
国家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5月我国共进口玉米1019万吨,同比上一年度的1138.6万吨下降了10%。虽然玉米整体进口有所减少,但小麦方面进口增长强劲,今年1-5月我国累计进口小麦719万吨,较2022年同期增加了62.5%,尤其是5月份单月进口超100万吨力度较大。
有关专家判断,一方面是本年度国内小麦进入饲用较多,通过增加进口进行调节补充;另一方面,澳大利亚小麦连续三年产量创纪录,价格颇有优势,本年度有较多澳麦进口。
因此,虽然进口玉米减少对国内玉米压力减轻,但小麦进口增加也会起到压制玉米的作用。固然进口粮并不一定直接进入市场,但作为市场调节的有效储备会限制价格上涨空间。
综合而言,虽然玉米价格阶段性走强,但下游持续亏损将拖累反弹,并且进口压力仍在、芽麦集中替代降低本年度玉米需求、陈水稻仍未投放等因素都将限制玉米上涨空间,玉米价格反弹可能难以持续。
中华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