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可以说是考试季:高考、中考都在这个月进行。
六月,也是毕业季:大中专学生都在这个月毕业。
五月底六月初,在和我的学生座谈当中,我了解到一个信息,一个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的、来自运城农村的学生,他在今年上半年,竟然通过手机指导老家几户果农进行剪枝和嫁接——他成了小小的果艺师。他的这些技术也得到了这些果农的认可,乡亲们给他的报酬已足够他在学校生活了。听说经他技术指导过的果树,今年挂果率较往年有所增加。
这个消息,让我们参加座谈的老师和学生们吃惊不小:还未成年的他是从哪里学到这些技术的呢?
这个看上去有些腼腆的同学,在大家的一致追问下才道出了事情的原委。他说,他在上初中期间无意间和一个同学的父亲学了些关于果树剪枝、嫁接技术,之后又自学了栽培和管理等方面技术。这几年他家乡栽种的苹果出口到了欧洲好多国家,不少果农都增加了栽种面积,但果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缺口很大,这才让他的这些知识有了用武之地,这几年他已经通过手机视频帮助了十几户果农,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刚上小学的时候,他爷爷就对他说过: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身。他爸也常常说:一招鲜吃遍天。他说家乡这几年发展得很快,他想早点参加工作,工作的方向大概是发挥自己在果艺方面的专长,以及在学校里学的专业——酒店管理,他家想做民宿,他之所以学习酒店管理专业,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他妹妹今年准备报考旅游管理专业——他家乡的旅游业这几年也发展得很好,导游等相关专业是很吃香的,他和他妹妹的理想就靠自己学到的知识能为家乡的发展做些贡献,在他们心中这是很伟大的事情。
现在全国都在搞新农村建设,也有共同富裕的政策,这都是相当利好的,听了他的想法,大家对他肃然起敬。想想全国有很多研究生和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观,这位同学的选择和见地是多么接地气呀。
一代文宗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想想自己,大不了这位同学几岁,从教两年还处在职业焦虑期,真是有点汗颜啊。我在同学们三观的塑造过程中,起没起到一点积极的作用呢?都说教学相长,通过和他的座谈,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实现了自己三观的进一步塑造。
我拿什么回报我的学生呢?我拿什么回报社会呢?
傅雷说:“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演讲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
我把傅雷先生的这句话说给大家,也算是我对社会的一点贡献吧。
范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