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亮点新闻

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样板

  山峁连绵起伏,沟底坝地、坡上梯田作物长势喜人,这里层层梯田绕山梁、座座坝堰锁沟掌、家家户户新窑洞、绵绵峰峦碧水漾,俯瞰如纤细指纹,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这就是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
  6月29日,记者随采访团一行走进高西沟村采访。高西沟村俗称“陕北小江南”,现在的高西沟人自豪地说,“百灵子过河沉不了底,滚滚黄河里没有咱高西沟的泥”。
  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告诉记者,过去高西沟曾经是“无人、无草、无树”,这里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是典型的陕北贫困小山村。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高西沟村将一个沟壑纵横的穷山沟治理成山清水秀的“陕北好江南”,在征山治水摸索出“三三制”即田地、林地、草地各占三分之一的治理模式。
  目前,全村总土地面积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4553亩,现有林地2253亩(其中经济林1000亩)、基本农田770亩,林草覆盖率达70%。
  种植大户姜相怀自豪地指给记者看:“这20多亩地都是我种的。”旱作节水让他不再靠天吃饭,去年他家谷子亩产达400公斤,同比增产45%,每亩节本增收1000元。
  进入新时代,高西沟村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三三制”创新为“三二一”即三份林地、二份草地、一份田地的模式,发展小米、苹果、养殖等产业,打造高西沟农产品品牌,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性循环路子。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为高西沟村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姜良彪表示,我们高西沟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紧盯保护传承高西沟经验这一主线,大力整合既有资源,统筹推进万亩谷子生态示范基地建设、苹果园改造提升工程、水保生态展馆装修布展等10个项目,积极探索种植适宜本地的经济作物,并建起了标准化小米加工厂,通过发展多种经营切实提高村民收入。
  高西沟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且利于排水,加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苹果种植。
  “等到秋季丰收时,红彤彤的果子挂满山头,山地苹果相当于一枚枚‘金蛋蛋’,而且很多省外人对咱山地苹果还情有独钟!”说着,姜良彪脸上绽满了笑容。
  姜良彪说:“既要保护生态环境,也要带领村民致富。由于村上没有企业,农田分散,村民增收能力不同,我们便因地制宜把果树栽植作为促进村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通过培育有机苹果种植基地,加之电商助力,迅速打响了高西沟山地苹果的品牌;同时积极探索适宜本地栽种的其他水果和经济作物,坚持走多种经营的路子,切实提高村民的收入。”
  如今,站在高西沟村的山顶,能看到770亩的基本农田,有正在拔节期的谷子;2253亩山林,其中包括1000亩的经济林,有大片扎着白色防雹网的山地苹果树;有1530亩的草地,坡地里建起了羊场,远处是供给农田灌溉的水库;也能看到翠绿梯田正“享受”的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使用着的集雨补灌技术模式,以及吃着生态饭的景区和景点。
  2012年以来,高西沟村还先后获得“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全国法治文明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711元。
  “今年,我们要以高西沟为核心,辐射大高西沟理念,争取在‘十四’末实现黄土高原生态示范村的奋斗目标。目前,已经把周边的万亩小米产区纳入高西沟范围之内,建起标准化小米加工厂,大力推行党支部包销模式,为村民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牵线搭桥,用高西沟这张名片拓展产业‘特色之路’,全方位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到那时,咱高西沟可就更不一般喽!”姜良彪话语中满怀深情。

本报记者史晶雯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7-07期

  • 第2023-07-04期

  • 第2023-06-30期

  • 第2023-06-27期

  • 第2023-06-20期

  • 第2023-06-16期

  • 第2023-06-13期

  • 第2023-06-09期

  • 第2023-06-06期

  • 第2023-06-0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