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农资大观

夏季打药有讲究

  

1、适当降低药剂浓度

  大多数农药的药效随着温度的升高,药效也会增强,所以高温季节用药时应注意减少药液的用量,尤其要注意激素类的药剂,要根据温度的变化合理调整药剂的浓度。

2、注意喷雾质量

  其实作物在进行药剂喷施时,作物叶片表面能够附着的农药雾滴是有限度的,当喷洒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叶片上的细小雾滴会凝聚成大雾滴而滚落、流失,反而使叶片上附着的农药量降低。
  喷雾法一般要求喷雾的质量雾滴分布均匀,覆盖率高,以湿润植株表面不流滴为宜,这样就要求使用的喷雾器雾化效果要好,以减少药液的浪费。同时要注意喷药全面,尤其一些害虫喜欢在叶背产卵为害,喷施药剂时要尤为注意。

3、合理喷药防中毒

  请注意,以下3种天气不要打药:
  大风天气易中毒:刮大风时不宜用药,大风容易使喷洒的药粉或雾滴随风飘扬,不能均匀附在农作物表面,也会飘伏在施药人员身上,从而导致施药人员中毒。
  
阴雨天气易流失:阴雨天喷药雨水能直接冲刷掉药剂,不仅影响效果还会造成水域污染,一般拌种用的药剂受雨水影响小,乳油由于能在作物表面形成一层油膜,对雨水冲刷有一定抵抗力,而粉剂和可湿性粉剂最不耐雨水冲刷。
  
高温天气易分解:高温会使农药分解加速、药剂挥发,所以高温不宜打药,因农作物在炎热天气时新陈代谢作用旺盛,叶片气孔开放,药剂很容易进入作物体内而发生药害。
  还要提醒农民朋友:
  夏季炎热,皮肤新陈代谢加快,打农药之前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戴好口罩,穿好长衣长裤,防止农药通过呼吸和皮肤渗透中毒。
  应选择上午9点之前或下午4点之后进行,禁止夏季中午高温时间喷施农药,连续施药时间不要过长。顺风打药,退步打药,如果农药污染了皮肤,应立即清洗。一旦出现不适症状,要马上前往医院就诊。

4、注意稀释倍数和喷雾器密封性

  忌桶内药液过满,有的农户喷药时,喜欢把喷雾器桶内药液装得很满。这样做不仅对喷药不利,更重要的是,如果喷雾器盖子封闭不严,施药人员在田间行走时,药液溅出沾到身上,高温季节很容易造成人员中毒。
  正确的做法是:配药时桶内药液的上液面,应在刻度线以下,而且盖子的封闭圈必须完好,确保盖子封闭严实。

5、提高农药利用率

  注意增加药剂黏着性。露天作物使用农药时,应选择耐雨水冲刷的药剂和剂型。很多作物种类,叶片表面有绒毛或较厚的蜡质层,如玉米、大葱、姜、芋头等,药液在绒毛、蜡质层上容易形成液滴,不能全面接触植株叶片表面,施药时可以在药剂中加入有机硅等助剂来增强药剂的效果。

陈东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7-07期

  • 第2023-07-04期

  • 第2023-06-30期

  • 第2023-06-27期

  • 第2023-06-20期

  • 第2023-06-16期

  • 第2023-06-13期

  • 第2023-06-09期

  • 第2023-06-06期

  • 第2023-06-0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