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山西已进入主汛期,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我省部分地区仍有大范围降水过程,马铃薯主产区积水风险较大。当前,我省马铃薯进入盛花期,是结薯、膨大的关键时期。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强降雨天气给马铃薯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大同综合试验站、山西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组织专家,制定以“排涝散墒、防病减损”为重点的马铃薯防汛减灾应急技术指导意见,供各地参考。
一、疏渠防涝
暂未发生洪涝灾害的,但可能遭遇洪水袭击的马铃薯地块要提前疏通沟渠,做好防御性工作。地势低洼、水土流失较重、经常受洪涝影响的马铃薯种植区为重点防范区域。
二、排水降涝
对已发生洪涝灾害的,要迅速采用多种措施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最大程度减少植株浸泡时间。同时,要组织人力扶苗正垄,清除植株上的泥沙,尽快恢复叶片光合作用和生理机能。
三、中耕散墒
排除积水后土壤板结,通透性差,不利于作物生长。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松土,破除板结,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透气散墒,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根系活力。
四、追肥补养
积水地块会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导致马铃薯植株脱肥,应结合中耕及时追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硝酸钾1015公斤。田间土壤湿度过大,暂时不能进地作业的田块,可用无人机叶面喷施0.2%的尿素或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也可添加芸苔素、黄腐酸等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料,增强植株抗逆性,防止早衰,促进植株尽快恢复正常生长。有条件的地区可与病虫害防控药剂一并施用,做到一喷多用。
五、防控病虫
汛情过后,因田间湿度过大,马铃薯各种病虫害会相继发生,拖拉机、人工无法进地作业,要及时组织协调无人机防治病虫害,减少灾后损失。建议采取专业化防控,动员种植户“群防群治”,通过专业机防队进行统防统治。
马铃薯病害以晚疫病防治为主。防治晚疫病要选择高效低毒耐雨水冲刷的药剂。并且结合附近晚疫病预警系统进行防控,抗性较差的加工型马铃薯品种,从第三代第一次侵染开始防治,抗病性较好的中晚熟马铃薯品种从第五代第一次侵染开始防治,以后每发生一代防治一次。
推荐药剂:大生M45(80%代森锰锌)、瑞凡(23.4%炔酰菌胺)、健达(42.2唑醚·氟酰胺)、克露(72%霜脲·锰锌)、抑快净(52.5%噁酮·霜脲氰),所用剂量按说明书执行。使用多种预防性药剂和治疗性药剂进行交叉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马铃薯虫害以蚜虫、二十八星瓢虫防治为主。在蚜虫发生初期用50%抗蚜威2000倍或10%吡虫啉3000倍或3%啶虫脒1500倍等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二十八星瓢虫用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或2.5%功夫乳油4000倍液喷雾。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大同综合试验站、山西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