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时光印记

以火为墨绘经典 铁笔葫芦写传承

  • 高向花老人正在烙画。

  •   晋北山区平鲁张涯沟村民高向花有一手精湛的烙画艺术,她以烙花、烫花、火针刺绣方法在瓢葫芦上制作图案。只要她把自己的工具拿起来,画了再烙、烙了再刻,手中的铁笔在瓢葫芦上不停地旋转。用不了多大功夫,一个瓢葫芦上便绽放出了一幅《鸟语花香》,另一幅则是《孔雀开屏》……
      她的家里摆放着葫芦,院子里种的全是葫芦,俨然一个葫芦乐园,让人目不暇接。经过一番精雕细刻,加上各种色彩的描绘,一只又一只葫芦都变成了独具匠心的艺术品。
      高向花出生在朔州市平鲁区张涯沟村一个农民家庭,那时家里没有强壮劳力,小小年纪的她就下地劳动,春种、夏锄、秋收、连家里打鸡喂猪等营生做个没完没了。有了闲暇时间还要在大人们旁边做个花鞋、缝个花扣。不止如此,就连茶余饭后和田间地头休息的时候也要用纸画人人马马、鸡狗牛羊,画得多了,人们见了都夸高向花见啥能画啥。
      山沟里的艰苦生活也铸就了她积极向上的精神,20世纪70年代,高向花申请去平鲁山区最需要的农村教书。经过选拔,她成为离家15公里外下水头乡小学的民办老师。在学校里高向花反复研究美术课程,不仅教好了学生,又提高了自己的绘画水平。
      近年来,网络悄然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高向花怀着求知的心情上网查看信息,一个个烙画葫芦艺术图案在手机屏幕上闪现,再次成为她学习绘画艺术的好渠道。
      没有用于烙画的葫芦,高向花就自己种。掌握不好电烙笔绘画,她就日复一日地练习,直到掌握了合适的火候和力度。为了画好一幅图画,她不顾铁笔烙烫葫芦时的焦煳味,反复琢磨不同的烙画技巧。
      “每只葫芦都有差别,根据不同葫芦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立意,一只品质优良的葫芦配上高雅的烙画,无疑是锦上添花,大大提高了葫芦的艺术价值。我还在不断地学习,尽我可能做出一个能被大家认可的、真真正正的好作品,留在这个世界上。”高向花坚定地说。
      如今,高向花老人已经76岁高龄,依然每天戴着一副眼镜学习不辍创作不停。她手上的葫芦被滚烫的铁笔烙得冒出青烟,没有声音,只有淡淡的焦木味,她以火为墨,定会让葫芦烙画艺术走得更远。

    杨效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01期

    • 第2023-07-28期

    • 第2023-07-25期

    • 第2023-07-21期

    • 第2023-07-18期

    • 第2023-07-14期

    • 第2023-07-11期

    • 第2023-07-07期

    • 第2023-07-04期

    • 第2023-06-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