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技术模式依托一体化农机具,集成减免深耕、增加秸秆归垄、探墒沟播、种植密度、有机菌肥、中耕除草等技术,实现艺机融合、绿色生产和保护性耕作,提高了蓄水保墒和水肥利用率,解决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出苗难、低成本秸秆还田、作业成本高的问题。
一、技术要点
(一)免耕播种 使用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自主研制的531旋播一体机一次性作业。1/3的复合肥条施在播种行,深旋宽10cm,深21cm,浅旋宽40~50cm,深8cm;用船形开沟犁把秸秆归整覆盖到垄背,秸秆与土混合,苗床干净秸秆和草籽大大减少;种子单粒点播,密度增加10%,行距采用宽窄行,宽行60cm,窄行40cm;沟播深度15~18cm,覆土3~4cm,播种前后镇压2次,形成高13~15cm的垄面;有机菌肥(5kg/亩)条播于种子周围,用量减少60%,促进根系生长。
(二)中耕除草追肥培土拔节前期使用531中耕一体机一次性作业。剩余2/3的复合肥+20kg尿素条施在播种沟内;中耕除草宽28cm、深5cm;结合中耕培土垄沟转换,在垄背上除草的同时把土填至沟内,再培土15cm,苗带的沟变成15cm高的垄,原来的垄变成15cm深的沟,有利于浇水和排水,防止后期雨水浸泡根系,蓄水保墒,抗病抗倒。
(三)机械化籽粒收获通过深沟播种、中耕培土和菌肥的作用,提高了耐旱、抗病、抗倒。延迟收获30-40天,利于籽粒灌浆,提高了籽粒百粒重和产量,降低籽粒含水量,实现机械化粒收,秸秆粉碎为10cm左右,覆盖地表保墒。
二、应用效果
(一)技术模式示范推广情况 该技术推广3年来,在山西、河北、宁夏、甘肃、内蒙古、陕西等地进行了示范推广,累计推广3万余亩,降本提质增效明显,深受农民欢迎。
(二)技术模式示范推广的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艺机一体化标准化技术和适时晚收,实现了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出苗率达94%,整齐度达92%,低成本实现秸秆自然腐熟,根系发达,抗病性和抗倒性增强,水肥利用率提高20%,除草剂减少60%,农机作业次数减少2次,节支150元/亩,亩增产10%以上,保护了耕地生态环境,增加了经济效益。
三、适用范围
适宜在半干旱非地膜覆盖春播玉米、高粱种植。
四、注意事项
播种前不需要整地和浇水;100-120马力拖拉机牵引,行走速度5公里/小时;确保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
山西农大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 任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