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山西省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种植制度和耕作方式变化,以小麦茎基腐病、节节麦为主的病虫草害呈逐年快速加重趋势,产量损失高达30%,对我省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小麦要高产,抓好病虫草害防控是关键。主要抓好以下5个关键时期:
小麦播种前——种子处理
播前种子处理能有效控制土传病害、种传病害、地下害虫及苗期蚜虫的为害。地下害虫、苗期蚜虫发生重的地块,可选用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等药剂包衣;小麦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发生较重的地块,可选择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吡唑醚菌酯等药剂包衣;多种病虫害混发的地块,可使用32%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等杀菌剂和杀虫剂复配的药剂包衣。必要时可对市购种子进行二次包衣,坚决杜绝“白籽”下地。
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麦田杂草化除
麦田杂草常年出土高峰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此期杂草苗龄小,抗药性差,麦苗未封行,日平均气温5℃-8℃,适宜进行麦田化学除草,麦田化除适时、省药(环保)、省工、效果好。
防治播娘蒿、婆婆纳、荠菜、离子草、麦家公、猪殃殃等阔叶类杂草,可选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每亩15-20克或75%苯磺隆干悬浮剂每亩1克,对水20-30公斤喷雾。防除雀麦、节节麦等禾本科恶性杂草,选用3%世玛油悬浮剂,亩用量为20-30毫升加助剂60毫升,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发区,可用3.6%阔世玛水分散粒剂30克加助剂80毫升对水30公斤,混合均匀喷雾处理茎叶。
喷雾时应注意:一要选择无风或微风的晴天进行喷药除草,且气温在10℃以上;二是喷药时应注意防止药液漂移到油菜等邻近作物上,以防产生药害;三是若喷药后12小时内下雨会降低防效,因此要补喷;四是喷细、喷匀,防止重喷、漏喷,地面干燥时喷药对水可适当多些,反之应少些。
2月下旬至3月初——防治小麦茎基腐病和阔叶杂草
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常发性病害,近年一直发生较重,被中国科协评为“十大重要产业问题”之一。2月下旬至3月初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关键时期,小麦病株率达15%的田块应及时喷药,以阻止病害入茎。小麦茎基腐病若防治不好,发病田块一般减产20%30%,严重减产60%以上,甚至绝产。在防治上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采用药剂包衣结合返青期早期施药的“一包一喷”技术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关键防控技术措施。选用戊唑醇、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烯唑醇等喷雾,重发田块隔7-10天再喷一次。在喷雾时要加大用水量,一般亩用药液30-40公斤。
对冬前没有喷施除草剂的地块,阔叶杂草防治于3月上中旬(小麦返青后至拔节前)选择无风天气喷药,最好在浇返青水后喷药,因土壤湿度大,除草效果更佳,药剂选用同秋冬季。禾本科杂草春季用药效果差,一般采取人工拔除方法,时间掌握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
3月下旬至4月初——防治小麦红蜘蛛
3月中下旬麦田追施拔节肥,使麦株生长健壮,增强植株抗逆性,改善麦田小气候,创造不利小麦红蜘蛛生存环境。
3月下旬至4月初根据小麦红蜘蛛发生程度,确定防治与否。若小麦红蜘蛛发生不严重,可采取农业防治措施——灌水灭虫,即在红蜘蛛潜伏期灌水,可使虫体被泥水粘于地表而死,灌水前先扫动麦株,使红蜘蛛假死落地,随即放水,收效更好。结合整地、中耕和轮作,可有效消灭大量虫卵及成虫。
若麦红蜘蛛每市尺行长有虫500头或百株1000头时,需施药防治。小麦起身拔节期于中午喷药效果最好。防治方法以挑治为主,即哪里有虫防治哪里、重点地块重点防治,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还可提高防治效果。防治红蜘蛛可用1.8%虫螨克5000-6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2000-30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倍液、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20%绿保素(螨虫素+辛硫磷)乳油3000-4000倍液。
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麦田除杂和病虫害综合防治
5月上中旬,麦田各类杂草和杂麦的种子已接近成熟,此时除杂带出田外,可有效控制翌年麦田杂草的发生量,降低麦田杂草的发生为害。
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也是小麦多种病虫害发生为害盛期,重点防治小麦穗蚜、小麦白粉病,兼治小麦锈病和其它病虫害。此期采用“一喷三防”技术,时间掌握在5月12-18日,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加叶面肥混合喷雾的方法达到治虫、防病、防干热风、防早衰、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杀虫剂选用10%吡虫啉、5%啶虫脒等,杀菌剂选用30%肟菌·戊唑醇等,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选用磷酸二氢钾、芸苔素等。
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曹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