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综合新闻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特”“优”项目

“产学研”联动聚力“右玉生态羊”提质增效

  本报讯(记者张美丽)“传统养羊饲草料种类单一,且加工方式简单粗放,导致肉羊营养不平衡,饲草料转化效率低,母羊产羔率、羔羊成活率和羔羊育肥日增重都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羊场效益堪忧。山西农大动科院研发的‘肉羊营养平衡草料复合加工调制技术’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实现了羊场节本增效。”日前,右玉县宏宇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赵峰介绍说。
  右玉县是全省唯一的半农半牧区,养羊重点县、基地县。右玉县宏宇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朔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右玉县规模最大的种羊场,承担着右玉县及周边地区种羊供应、母羊良种繁育和杂交改良的重任。
  集约化、规模化羊场饲草料成本占全部养殖成本的70%以上,营养不平衡不仅影响饲草料转化效率,提高饲养成本,而且影响母羊的妊娠率、产羔率、羔羊成活率和后备种羊的种用价值。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张建新教授团队主持并实施的“特”“优”项目“草食畜健康养殖与功能性饲料应用推广”,就是针对“右玉生态羊”国家级特优区肉羊营养不平衡、饲料转化效率低、饲料周期长和单产相对碳排放高等产业发展瓶颈精准研发,助推肉羊生产低碳减排、提质增效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项目以肉羊营养平衡和饲草料加工工艺研发成果为依据,立足于右玉县的本地粮草资源,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单产成本为目标,通过饲草料营养代谢的精准研发,实现饲料配方科学化;通过草料复合工艺的创新优化,实现饲料加工专业化;通过生产规程的制定与应用,实现肉羊养殖的标准化;通过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实现产研政企一体化;通过持续稳定的农技人员培训,实现新型农民职业化;从而实现‘创新、引领、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张建新教授介绍说。
  作为右玉县政府特聘专家和右玉县荣誉公民,张建新率先组建了校县科研团队,和右玉县草牧业发展中心联合制定并发布了《DB14/T2434-2022雁门关农牧交错带肉用绵羊羔羊饲养标准》《DB14/T26112022雁门关农牧交错带肉羊颗粒饲料调制加工技术规程》《DB14/T2330-2021雁门关农牧交错带肉羊营养调控技术规范》等7个山西省地方标准,荣获《羔羊健康高效育肥营养平衡技术及系列饲料示范推广》《肉羊营养平衡研究及全营养功能性饲料研发与示范推广》《雁门关农牧交错带肉羊健康养殖标准化技术集成与示范》等省部奖5项,成功申报“右玉生态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山西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国家三部委联合颁发的“山西右玉肉羊科技小院”,助力“祥和岭上”“大西口”入选山西省第一批“晋品晋肉”品牌,为右玉生态肉羊高质量发展和“特”“优”品牌战略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在该“特”“优”项目实施过程中,张建新教授将本项目与2013年就已建成的科技小院结合,找准产业特色优势创新引领,把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放在生产一线,将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和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实现产品研发与工艺创新的联合攻关,形成了“产学研”“校政企”联动的成果转化模式,达到多方联动效益加速度增长的效果。
  该“特”“优”项目的实施,联合了朔州多个规模羊场作为中试、示范基地,通过“产学研”联动机制,将山西农业大学科研团队的技术优势和基地优越的试验示范条件有机结合,通过大面积示范推广和多次技术培训,大幅度提升养羊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大力推动了当地饲料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实现了肉羊产业的高质高效提档升级,真正达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我省雁门关农牧交错带肉羊优势产区的产业发展整体水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1-28期

  • 第2023-11-24期

  • 第2023-11-21期

  • 第2023-11-17期

  • 第2023-11-10期

  • 第2023-11-07期

  • 第2023-11-03期

  • 第2023-10-31期

  • 第2023-10-27期

  • 第2023-10-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