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他在部队表现优秀多次获奖,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0年前,他组织儿童读书会,并且参与各项志愿服务;5年前,他创立义工协会,引导各行各业的人扶贫济困;6天前,他获评第九届感动百姓山西爱心乡村大使。
他是弱者心里的一束光;他能让迷失的人找见方向……他总是伸出双手传递爱和力量,他的理想是“学中国文化,做中国好人”,他就是阳城县义工协会会长柴国兵。
柴国兵出生在阳城农村,天性质朴、坚强、执着,爱学习。他在入伍7年中表现突出多次获奖。退役后,他在长治接触到身边的志愿者,深受感动并且融入其中,希望尽一己之力能为社会做贡献。2015年回到阳城后,他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服务之余关注到,少年儿童坚持读书会让人终身受益。于是他利用节假日义务组织孩子们一起读书,公园、广场、旷野……琅琅读书声响起时,柴国兵忘却了疲惫,心中升起满满的希望。
“这个读书活动我坚持了十几年,最多的时候有百余人,孩子们坚持读书,学到了知识,找回了自信,前后判若两人。”谈起孩子们读书的变化,柴国兵满是欣慰。直到现在,每个周末义工协会都有阅读活动,十几位学校老师在柴国兵的影响下长期义务指导孩子们读书写字。在“书香阳城”建设中,他积极倡导“读好书,好读书”,用实际行动践行义工志愿者“义”行天下的宗旨。
读书活动只是柴国兵坚持的一个项目,自2018年4月创立阳城县义工协会以来,每周都会组织理发队义务服务,每到星期天,义工志愿者翻山越岭,为偏僻乡村的孤寡老人服务。他还经常组织各种扶贫济困活动,积极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经常筹款筹物、出力救灾、资助贫困人员、慰问弱势老人……
2020年12月,凤城镇王坪村的刘小星刚刚为25岁的女儿刘晴做完父女配型肾移植手术,本就不宽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柴国兵组织义工志愿者送来1766元捐款,虽杯水车薪,但却温暖了这个家庭。
家住河北镇南梁村的闫某家庭情况特殊。2010年父亲因病去世,当时他只有10岁,妹妹刚6岁。祸不单行,在他升入高二时,患上了右股骨远端骨肉瘤(骨癌的一种)。当时在阳城一中读书的妹妹因双肺结核感染休学在家。面对陷入困境的兄妹俩,柴国兵及时将筹到的2000元送到他们手上。
2021年7月,阳城县天降洪灾,洪水冲毁了房屋,冲垮了道路,淹没了农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威胁。东冶、蟒河尤为严重。灾情发生后,柴国兵第一时间组织会员投入到赈灾活动中。短短两天时间,5200余元的现金筹款、2万元的捐赠物资,第一时间送到了重灾区。
……几年来,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每年,本不宽裕的柴国兵都要为公益出资3万元左右,义工协会平时的活动场所、所有的办公用品都由他无偿提供。他这样认为,“人要保持学习、付出的心态,日行一善,每天坚持,不仅能为社会做贡献,自己也能从帮助他人中获得力量。”他用实际行动感染着各行各业热心公益的人们,工人、农民、教师、企业老板、退役军人……几年时间,阳城县义工协会在册义工已有300多人。参加各类义工活动1100人次,投入使用车辆400余次,公益活动时长6000余小时,为农村老百姓义务理发5500人次,帮扶救助贫困家庭400余户,总捐赠物资款项达16万余元。
如今,在柴国兵的推动下,阳城县义工协会已经成为当地精神文明的一面旗帜,他们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以“传播爱心,传播文明,奉献社会,完善自我”为核心,成为新时代阳城志愿服务的排头兵。
每个退役老兵的心里都有一句庄严的承诺:若有战,召必回!这铿锵有力的6个字,蕴含着荣誉、责任和担当,是一种信念和情怀。柴国兵也一样,他把需要自己帮助的地方都当成了战场,把扶贫济困视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他是一名共产党员,有着爱国爱民的大义。他是一粒火种,把周围同样热心公益的人团结起来,像义务坚守协会的王改琴大姐、忙前跑后啥都干的副会长王锋、上班之余送外卖将挣到的钱用于公益的梁珊珊……太多太多这样的人和事让人动容。他们聚拢在柴国兵周围,像一团火焰传递着温暖和力量,分散开来时,又像满天的灿烂星斗,每个人都能照亮一片天空。
多年来,柴国兵沉浸在爱心奉献中,每个受他帮助过的人都从他温暖的双手中感受到了爱和力量。他也因此在2020年被阳城县评为“优秀志愿者”;2023年4月获得晋城市“志愿服务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2023年9月被阳城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阳城好人”;2023年12月获评“第九届感动百姓山西乡村爱心大使”。
愿今后柴国兵仍是那束光,如他在获奖致辞中所言,“点燃义工团队的熊熊火光,温暖了阳城县村村寨寨百姓心田。”
本报记者杨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