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文化:山西襄汾陶寺古村落文化资源研究》一书,2021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高忠严副教授关于山西襄汾陶寺文化遗产调查研究的一部著作。《陶寺文化:山西襄汾陶寺古村落文化资源研究》有九个部分,主体部分共七个章节。第一章为“陶寺概况”,作者从陶寺的地理概况、历史沿革、村名由来和村落景观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二章至第七章,是关于陶寺古村落文化资源的专题内容。作者分别对遗址文化、农耕文化、信仰文化、岁时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六大文化资源的表现形式、文化内涵、价值功能、利用现状及开发途径等进行了详实的研究。作为一部民俗学研究的著作,每一章内容都建立在作者长时期的田野考察之上,对民俗文化事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也呈现出陶寺古村落社会生活的众多面向。在娓娓道来的笔调中,作者全方位描绘了各类文化遗产在陶寺古村落中的存在样态,又细致洞察了村落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结语部分,作者对陶寺古村落的活化、保护和利用进行了总结与说明。这样一种民俗志式的田野,造就了这一部富有特色和创新性的传统村落个案研究成果。
作者以往研究关注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文化记忆与传承方面的心得,在本书中也有体现。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凝聚着民众的智慧和经验,是村落文化的承载地,关注、研究村落公共空间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及民俗特色等,对当下公共空间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如作者在书中具体探讨时,将遗址空间、信仰空间、节日空间等村落中具有历史价值的、对民众生活具有重要功能的公共空间纳入到讨论范围,关注空间的过去与当下、记忆及活动等内容。在作者看来,承继陶寺古村落公共空间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构建适用于当下民众生活的公共空间,是探寻村落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路径,对保持村落完整性和真实性、维系村落认同具有促进作用。
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与当代命运是作者的一个关注点。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新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层出不穷,于当代社会中的传统村落而言,拥有丰富的历史信息、文化景观及特色民俗,其价值与魅力处于“再发现”的阶段。被冠以国字头的历史文化名村(镇)、中国传统村落等,是国家力量介入与推动的表现,也是现代化经济发展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相关联的结果,传统村落成为地方发展文旅事业的重要资源。在国家倡导保护传统村落,助力乡村振兴,留住乡愁等政策的引导下,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作者在本书结尾谈道:“在乡村振兴的热潮中,村落文旅开发将自然风光与乡土文化资源加以转型升级,对村落特色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对村落文化传播方式加以创新,建构起符合村落特色的文化品牌,既是对村落文化遗产进行长远保护的举措,同样也是对相关旅游产业进行可持续性开发的重要路径所在。”
令人欣喜的是,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一些建议,已在当下成为现实。例如作者提出的以塔儿山为中心的绿色生态开发策略,已得到推进,2021年3月,襄汾县启动塔儿山生态修复治理与保护工程,预计到2025年营造林20000亩,恢复塔儿山森林茂密、兽鸟云集的自然风貌。再如作者提出“构建村落文化空间,建设陶寺村落记忆馆”的建议,也以另外一种方式变为现实,2021年3月,陶寺遗址博物馆奠基仪式举行,以“今日中国陶寺走来”为展陈主题,全面展示陶寺文化和帝尧文化。此外,陶寺也被纳入当地文旅发展规划中,2021年9月,襄汾县提出建设文化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让文化资源焕发出新活力的规划,将“一都一镇一村”文化文物保护传承利用示范区项目作为重点,这也成为2022年襄汾县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内容。“一都”即古尧都城——陶寺遗址,“一城”即汾城古建筑群,“一村”即丁村遗址与丁村古村落,这些是襄汾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重要的中华文明标识。此外,在文旅开发方面,襄汾也致力于探索研学基地,陶寺即为研学的重要一站。种种举措,恰恰说明陶寺之重要、作者眼光之敏锐、见解之独到。
总之,高忠严副教授的《陶寺文化:山西襄汾陶寺古村落文化资源研究》作为民俗学研究的著作,不仅为我们了解陶寺古村落文化遗产的具体呈现及文化内涵提供了全方位的视角,也对文化遗产的长远传承保护以及如何化为地方社会的文旅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建议,对当下村落文化建设、村落特色文化品牌打造以及村落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张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