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是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近年来,朔州市坚持把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牧融合强市的战略举措来抓,高位推动、科学规划、周密部署、精准施策,走出了一条“农牧循环 融合发展”的有机旱作农业“朔州路径”。
全面布局
打造农牧融合发展新高地
按照全域规划、全产业链开发、全政策链支持的思路,坚持“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生态有机、融合发展”的理念,累计投入1亿多元,大力推进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建设。
加强顶层设计。朔州市制定出台了《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实施意见》《朔州市创建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实施方案》,分年度制定全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特别是专门研究出台了促进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特色农业发展扶持措施,专门对品牌创建、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和扩大销售进行奖补,推进全市有机旱作农业往深里走、实里做。
强化示范引领。重点打造了8个省级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建立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科研基地3000亩,生产基地9.1万亩,创建市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18个,生产辐射带动全市实施有机旱作农业面积380多万亩。山阴县通过“八化”大力推进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建设,全县谷子种植面积由2017年的4万多亩增加到目前的8万多亩。
创新科技支撑。以良种为龙头,加快有机旱作农业技术集成创新。聘请了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省农业农村厅等专家教授38位,统筹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本地土“专家”1200多名,建立了“科技特派员”制度,精准培育农牧业科技示范主体1500多个,全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绿色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推进标准化生产。以有机旱作封闭示范区为重点,大力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省市场监管局、省农业农村厅和朔州市共建了谷子、燕麦、绿豆、玉米、苜蓿等6个有机旱作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吸纳市内外专家成立农业标准委员会,指导修改完善20多项符合朔州实际的有机旱作技术地方标准,形成有机旱作技术标准体系。
促进融合发展。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同时,举办油菜花节,建设向日葵观赏基地,促进农旅深度融合。2022年,全市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到390.1亿元,同比增长35.1%。
加快品牌认证步伐。认证“两品一标”180个,绿色121个,有机50个,地标9个,圳品12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40%。平鲁红山荞麦、怀仁绿豆、山阴谷子、朔州杂粮获得四个“国”字品牌。
亮点纷呈
交出现代农业耀眼成绩单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朔州市有机旱作农业亮点频现。
积极发展冬播谷子。尝试旱地谷子冬播技术,开发了一套“秋雨春用、春雨全用”旱地谷子冬播种植新模式。冬播谷子实现了早收增产,而且因为生长期长,谷子品质也好于春播的谷子。
大力推广玉米及杂粮膜侧播种艺机一体化技术,从2017年最初的50亩玉米膜侧试验示范田,发展到2023年的50多万亩,应用作物也由玉米扩展到十多种作物,推动增产1亿多斤、增收超过1亿元。
尝试盐碱地水稻种植。2018年以来,依托桑干河沿线优质水源和水稻的耐碱性,开展试验示范,发展水稻种植,面积由2018年的50亩,发展到2023年的5000亩,亩产量增加至650公斤,亩收入达7800多元,实现了盐碱地里稻花香,雁门荒滩变粮仓。
玉米单产创新高。应县2023年玉米高产高效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项目覆盖全县11个乡镇,实施面积59.1万亩。2023年10月在应县金城镇龙泉村组织开展玉米高产高效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实打实收观摩活动,示范田亩产达到1230公斤,创朔州实收测产新纪录。
下一步,朔州市将不断完善思路、强化措施、创新科技,大力实施“特优”战略,打造肉羊、奶源、牧草、玉米、杂粮、蔬果“六大”优质生产基地,培育肉业、乳品、粮油、蔬果“四大”全产业链,纵深推进全市有机旱作农业“3410”规划落地落实。
杨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