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有机旱作看山西

长治:强特色打造品牌 建机制示范推广

  • 潞州区有机旱作玉米高产示范基地。

  •   长治是省政府确定的第一个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2017年以来,长治市以封闭示范、产业示范、区域示范为抓手,引领和带动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创建,构建完善了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和示范推广机制,为长治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强化政策保障
    推广集成技术

      长治市政府牵头成立有机旱作农业发展领导小组,编制完成长治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0年),明确年度行动计划,按照“大专项+任务清单”模式,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支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创建,2023年市政府在1000万元的基础上追加500万元,用于推进全市有机旱作农业冬播谷技术发展;“十四五”期间每年拿出1个亿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建立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创建工作督查制度,将相关工作任务纳入各县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和乡镇“三农”重点工作专项考核,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抓生产条件,强化技术集成。长治市因地制宜推进用地养地结合、集雨节水补充、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夯实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基础。分类分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质改造。推广冬播谷+冬油菜等复种模式,积极推广冬播谷子6000余亩,2022年冬-2023年历经三次低温冻害,冬播谷实收测产400公斤左右,实现了产量效益双提升。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254万亩,占到耕地总面积的45%,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4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55,选育玉米、谷子、小麦、大豆等旱作良种100余个,总结推广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模式60项,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2%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化肥农药施用量连年保持负增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强化品牌培育
    推进特色产业

      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内联基地、外接市场,聚力打造以药茶为首的七大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集群。以特优区建设为引领,做大做强小米、中药材两个市域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壶关旱地西红柿、长子大青椒、武乡小米等县域特色产业,构建“一县一特色”产业布局。全市形成了百万亩中药材产业规模,被列入全省“东药材”产业发展布局。重点打造了上党党参、半分耕、沁州黄小米、上党高粱、上党驴肉等市县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其中,上党党参和沁州黄小米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00强。

    突出示范推广
    狠抓项目实施

      全市推广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技术100万亩,建成11个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片、12个市级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区、150个市级特色产业示范园区和200个有机旱作示范基地。
      聚焦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和有机旱作农业技术集成推广,重点抓好部省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和有机旱作项目实施。先后创建了长子县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壶关县玉米绿色高质高效推进县和壶关县有机旱作西红柿生产基地、黎城县有机旱作玉米生产基地、襄垣县有机旱作高粱生产基地3个生产基地,1个市域科研基地项目。同时,结合全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布局开展5个生产示范、18个科研试验和1个品牌推广项目建设,推动有机旱作农业向纵深发展。
      通过项目实施,推广了一批集成技术,玉米高粱“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技术模式、旱地小麦“一优四改”探墒沟播绿色栽培技术、谷子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等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批种植模式,冬播和夏播等谷子种植制度创新,为粮油作物“一年两作”“两年三作”提供了技术方案;粮菜“两年三作”等种植模式,实现亩超“吨半粮”、多卖“万斤菜”、增收“万块钱”,可以实现产量效益双提升。

    何海亮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3-19期

    • 第2024-03-15期

    • 第2024-03-14期

    • 第2024-03-12期

    • 第2024-03-08期

    • 第2024-03-05期

    • 第2024-03-01期

    • 第2024-02-27期

    • 第2024-02-23期

    • 第2024-02-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