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地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是典型的雨养农业、旱作农业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陵川县平川村探索出秸秆还田、培肥改土和增产增收技术模式,成为全省“三庄一寨一山一川”旱作农业的先进典型之一,写进了中国旱作农业的教科书。
近年来,晋城市继承发扬旱作农业传统,积极探索农机农艺相结合、良种良法相配套的技术集成模式,蹚出有机旱作农业整市推进新路径。
目标引领抓布局
晋城市坚持把有机旱作农业整市推进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不仅科学制定了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更是以有机旱作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为核心,兼顾蔬菜、中药材以及甘薯、黄梨等特优产业发展。
据规划,至2025年晋城将建设50个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全市域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编审发布16项技术规程,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技术标准的全覆盖;完成“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 117 个,面积17248.9公顷。同时优化区域布局,以“小麦、玉米、大豆、谷子”四大粮食作物为重点,规划建设“两区”“十片”有机旱作农业核心示范片区。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企业主体优势,围绕小麦探墒沟播、谷子全程机械化、甘薯起垄覆膜栽培等主推技术年推广面积40万亩以上。把抗旱抗逆品种选育、制种基地建设作为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关键,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农业资源富集优势,布局建设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支点,认定10个市级特色优势种业(农产品)研究中心和30个市级特色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专业村。
齐心协力促发展
各级政府齐心协力,主动作为,多措并举,统筹各级项目资金,合力推动有机旱作农业发展。
近五年以来,晋城市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815万元建设麦豆一体化示范基地30万亩;争取省级财政资金2198万元实施有机旱作农业项目18个;建设陵川、泽州2个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6个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片,进一步搭建“两县为基础、六县为支撑”的有机旱作发展骨架。市级财政累计投入3300万元支持建设53个市级有机旱作示范片,覆盖6个县32个乡镇,占晋城市农业乡镇数的44%。
县乡两级出政策、增投资,加大对市级以上有机旱作项目的配套支持,联动开展示范共建,泽州县设立90万元有机旱作专项资金对关键技术和装备给予支持;高平市设立农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2800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发展;沁水县对进行“秸秆粉碎还田+旋耕”作业每亩补助30元;高平市陈区镇、石末乡筹集资金对黄梨、甘薯有机旱作基地建设予以补助。
精心服务助增收
政府部门、专家团队、技术部门共同构建起了一张牢固的技术保障网,开展技术培训、科技攻关、生产指导等服务活动,为当地有机旱作发展问诊把脉,为当地农业繁荣提供坚实支撑。
晋城着力提升耕地质量,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28.44万亩,占基本农田面积的49.07%;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35万亩,占高标准农田面积的8%;加快良种研发和推广,晋城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深松整地、秸秆还田、免少耕播种、保护性耕作等一批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推广范围不断扩大,每年完成深松整地、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190万亩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实现负增长。
裴彦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