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美丽)眼下正是我省玉米夏管中耕的关键时期,记者日前深入长治市10万亩有机旱作示范片区采访后获悉,长治市今年在5个县区新创建的10万亩玉米有机旱作示范片区全部采用“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技术模式”。且在今年播种期和出苗期这两个关键期干旱少雨的情况下,该种植模式苗期表现出苗全、苗齐、苗壮的特点,抗旱效果好于传统种植,得到了市县农业农村局、种植农机合作社和农户的高度认可。
“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技术模式”是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任志强科研团队研发集成的技术模式。概括起来讲就是隔年深松、硬茬直播“免耕”,沟播探墒、垄沟集雨“增墒”,秸秆归垄、菌肥同播“增养”,中耕除草、减肥减药“增绿”,扩行缩株、壮根控旺“增密”,一喷多促、延迟收获“增重”。该技术从解决我省半干旱地区玉米、高粱生产中出苗难、秸秆还田成本高、机械作业成本高的难题着手,依托团队自主研发的旋播一体机和中耕一体机,实现旋耕、施肥、探墒沟播、封闭除草艺机一体化和中耕除草、追肥培土艺机一体化作业,同时通过北斗无人驾驶系统达到精准播种及轨迹保存,在玉米拔节前按照轨迹进行机械化中耕,将垄上土层归于垄沟,形成垄沟互换后,培肥根系涵养水源,保持整个生长期水肥充分。该技术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农艺农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有效提高作物抗旱出苗、蓄水保墒和水肥利用率,秸秆自然腐熟,增强抗病性和抗倒性,从而通过增加密度助力单产提升,实现节本提质增效和绿色可持续生产。去年该技术体系在长治市配套应用后,亩综合节本增收在300元以上。
根据长治市农业农村局制定的《2024年玉米有机旱作集成技术核心示范区实施方案》,长治市今年重点在潞城区、屯留区、长子县、襄垣县、沁县5个县区,通过“主体+农户”的模式,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规模化推广玉米“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技术模式”。
襄垣县平安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共有2300多亩玉米,有1900亩采用“一免五增”种植模式,和传统种植相比,整体抗旱表现优势明显:一是出苗率超过90%,二是出苗整齐小苗弱苗很少,三是同样干旱的条件下这个技术比当地的玉米苗壮实得多高出10厘米左右。合作社负责人王北战和县农业农村局技术推广负责人秦丽杰,对这种种植模式也赞不绝口。记者在屯留区、潞城区和沁县示范区看到,该技术模式在今年旱情严重条件下的表现,得到一致的认可和肯定。
“今年我们合作社的2300多亩玉米全部采用‘一免五增’种植模式,因为去年我们种了1500亩,节本加增收,亩均比传统种植模式多收300元以上。”长子县节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建堂说。在当地人的口碑中,王建堂是响当当的种地能手,在他的示范带动下,邻村的顺垚农机合作社不仅将自己合作社的1000余亩玉米全部推广了“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技术模式”,还用项目补贴的播种机为周边村民播种了1500余亩,目前苗齐苗壮,抗旱表现均好于传统种植模式。
据长治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牛庆波介绍,在任志强科研团队的技术指导下,长治市10万亩有机旱作核心示范片区根据各县区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详细的技术实施方案:在屯留区主要实施“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技术”+良种示范+机械化高产减损技术体系;在长子县主要实施“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技术”+抗旱耐密良种+一喷多促技术体系;在襄垣县主要实施“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技术”+菌肥同播+绿色防控+机械化收获;在潞城区,依托一体化农机具,重点推广玉米“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技术”、推广适用性抗旱品种、“一喷多促”、机械化收获等技术措施;在沁县主要实施玉米“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技术”,推广“一喷多促”、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据介绍,在今年播种期和出苗期同时干旱的情况下,5个县(区)项目区的苗情均好于传统种植模式。